内科护理中个体化心理护理的实践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5期   作者:张玲
[导读] 探讨内科护理中个体化心理护理的实践效果
        摘  要:目的 探讨内科护理中个体化心理护理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名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一组为45例,给予常规化的护理是对照组,另一组也为45例,给予个体化护理为实验组,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SAS、SDS评分比较中,不难发现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实验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了患者满意度调查,在实验组中包括非常满意25例,比较满意的为18例,不满意的为2例,总体上的护理满意率为95.6%;反观对照组中非常满意为20例,比较满意的为15例,不满意的达到10例,总体的护理满意率为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内科患者的护理,采用个体化的护理不仅可以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还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内科;个体化;心理护理;实践效果;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该院治疗的90例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成两组,一组为4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治疗为对照组,另外的45例患者为实验组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平均在(52.3±3.4)岁,年龄24~76岁,其中患有呼吸道疾病12例,心血管疾病20例,肾脏疾病8例以及其他疾病5例。在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在(53.2±3.7)岁,年龄25~77岁,其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19例,肾脏疾病的15例以及心血管疾病的19例以及其他疾病4例。通过基础材料的对比,两组具有比较的意义。参与的所有所患者必须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对照组中运用常规护理,在实验组中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很多的患者起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病情的严重程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加上对于疾病的了解也不够,使得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极易出现负面情绪。很多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焦虑,抑郁以及不安等情绪,所以要加强健康教育。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要首先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以及成长环境等等,采用患者可以理解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病情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并对治疗的相关操作和护理情况进行细致的讲解,还以发放宣传手册以及知识讲座的方法进行处理,或者采用视频以及录音的方式向患者讲解该病的治疗措施,对于重点的治疗环节和操作也需要进行讲解,让患者比以前更加的了解病情,有一颗积极的心态面对后期的治疗,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第二,开展心理暗示指导。患者在刚开始患病阶段,通常会夸大病情的严重性,使得焦虑、不安、抑郁以及恐惧等心理不断地蔓延,所以,需要及时的调整患者的心态,帮助患者增强与病魔对抗的信心,给予患者温暖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护士要仔细的观察患者的表情,捕捉患者的情绪,通过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来给患者一些积极的暗示,使得患者的身心放松,缓解其的不良情绪,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使得患者身心更好的放松下来。
        第三,科学合理的沟通。相关的医护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尽量做到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可亲,对待病人既要有爱心和耐心,让患者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也要针对一些问题和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更好的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得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放松身心,保持愉快的心情并积极的面对病魔的挑战。此外,医务人员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和患者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使患者更加的放松。也可以用握手以及点头微笑等动作进行沟通,耐心的听患者讲述并解决患者所面临的疑惑。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换位思考,如果你现在是一名患者会发生怎样的情绪变化,再试着与患者进行交谈,引导患者说出心中的疑惑和痛苦,帮助患者排疑解难,让患者体会到被尊重的滋味,这样有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后期的治疗。
        第四,对个体护理进行个体化分析: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精神以及心理的变化进行评估,及时的了解到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对患者当下的状态进行评估,引导患者走出不良情绪。对于一些患者的隐秘性的因素需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及时的重视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内心的诉求,对于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重视,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一些情绪稳定的患者,相关的医护人员要以引导为主,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身体状况与其他的患者进行交流,促进自身对于病情的认识,使其积极的面对治疗。对于一些内心较为脆弱的患者,相关的医护人员则需要细心的讲解治疗方案。而对于一些悲观的抑郁者,医护人员在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需要给予患者温暖,在和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语气要尽量的温柔,这样更加容易获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帮助患者提高治疗的勇气。
        2 结果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对比:在SAS、SDS评分对比中,护理前和护理后的两组患者在数值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护理后实验组的各项评分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因为内科疾病有着复杂多样的特点,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才能更好的胜任内科护理工作,使得护理质量和水平不断地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对待病人的态度直接的影响到了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在进行内科护理的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其中的细节,加强护理干预,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当没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时,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就会不断地升高。很多的内科患者因为对于病情的不了解,非常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这些情况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严重的话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所以,需要重视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
        所谓的个体化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密切关注和分析,对于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来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得患者更好的康复。个体化心理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引导,消除患者一些不利于病情稳定的因素,帮助患者树立打败病魔的信心,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从而充分的了解预后的良好效果,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不断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总而言之,内科护理的过程中,相关的医护人员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还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个体化心理护理在患者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未来护理工作的方向,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立波.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4):279-280.
        [2]黄云南,黄仙霞.心理护理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心理状况改善的研究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1):135.
        [3]菅瑞.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急诊内科患者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7):95+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