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居民正处于享受社会改革及经济发展的红利期,饮食及生活习惯发生了极大改变。加之人口老龄化加速, 致使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人口总死亡人数的 80 %以上,其中高血压是慢性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者多达 2 亿。由于认知水平、经济条件、健康重视程度、治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90%的高血压患者分布在基层。
本文就基层诊疗病例经验,浅析基层高血压的诊疗现状,包括就诊情况、管理情况、知晓情况等因素,以及用药情况分析,最后对高血压的预防提出了合理建议,有助于提高基层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一、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2~3年,河北、江苏、北京、辽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均超过25%,说明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仍在迅速增长。如不能及时预防,预期未来5,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将超过30%,高血压患者将达到3亿,即每10个成人中,就有3人是高血压。经过近年的宣传、教育、加强防控等措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所提高,但还未达到有效预防与控制的要求。
经过长期服务基层发现,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和参考有关信息分析,尚存在以下主要现状:①居民健康意识不足。经济转型期,居民往往注重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忽视体检和保健。缺乏高血压防治等健康知识,不了解血压的意义和高血压的危害,不能定期测量血压。许多人是在因其他病就医时偶然测量血压才发现血压高。②患者未能坚持治疗。部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危害认识不足,或误认为西药副作用大,或工作太忙而未能长期坚持高血压药物治疗, 致使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③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未改善。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部分医生和患者仅仅注意药物治疗,未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酗酒、高盐饮食、超重/肥胖等危险因素未得到改善,,致使降压疗效不佳。④治疗费用承受能力有限。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农村,高血压患者无法长期承受降压治疗的费用。他们多数不用降压药,或仅在头晕时用降压药。⑤政府防控宣传力度有待加强。高血压指南未落实到基层,部分地区未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没有测量社区居民的血压。
二、治疗用药情况分析
目前常用降压药主要有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α受体阻滞剂,此外还有复方制剂、中成药以及其他类。对抗高血压药物品种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的药品为口服制剂。原因在于:一方面,注射用降压药需要更多的资源(如静脉注射管、注射器、针头、医护人员),因此口服降压药在社区或资源受限的环境中更为适用;另一方面,口服制剂服用方便,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当单药控制血压效果不理想时,患者需要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资料分析显示[1],二联用药比例最高为利尿剂+中枢性降压药(61.4%),三联用药比例最高为血管扩张剂+中枢性降压药+利尿剂(69.2%)。现行高血压防治指南主张,联合用药应避免使用同一类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分析结果显示,在接受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有 1.1% 的患者实际上使用的是同一类药物;在三联用药的患者中,有 0.9%的患者所用药物中有两种是同一种类[2]。高血压联合用药的问题还需引起注意。
三、日常膳食分析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经济发展带来了饮食的巨大改善,但未注重平衡的膳食模式。居民膳食以精白米面为主,高脂肪摄入、红肉及蛋类摄入过多,造成能量摄入超标。
导致钠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胆固醇及精制糖摄入过多。这些不平衡的膳食模式造成营养素摄入过量或不足,其中涉及的某些营养素,如钠、钾、脂肪、蛋白质等均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相关。
高钠饮食是国际上公认的高血压危险因素[3]。盐摄入量与血压升高幅度相关,每日钠盐摄入量增加5-6g,收缩压升高3.1-6.0mmHg。钾同样是维持身体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营养物质。但其与血压的关系不同于钠,钾摄入量与血压呈负相关。Meta分析结果证实,高血压患者增加钾的摄入量后,收缩压降低3.49mmHg; 当钾摄入量增加至90-120mmol/d时,收缩压下降1.91-12.41mmHg,平均下降7.16mmHg。
高能量摄入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4],能量摄入超过推荐的 20%,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1.7倍,其机制可能在于,能量摄入过多能够引起血管炎性反应,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另外,能量摄入过多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而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及首要危险因素。高脂肪摄入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动物研究发现,长期脂肪摄入过量可导致实验动物胰岛素抵抗及肥胖,引发代谢综合征。脂肪也是一种促炎性反应的营养物质,虽然我国居民膳食能量的摄入逐渐下降,但过多的脂肪摄入导致膳食模式不合理,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四、高血压预防建议
经过分析现状、用药及饮食情况,发现基层高血压控制率还很低。对高血压的认知需要进一步加强,有效选择抗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降压药物,管理好患者的血压是提高血压控制率的重要环节。合理膳食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途径。所以对于该血压的诊疗与预防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健康宣教活动。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高血压科学知识,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高血压防治宣传教育, 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宣传教育。
(2)构建慢性病防治结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防治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 在医疗联合体内建立互联互通的高血压健康管理网络,形成完整的高血压防控体系。
(3)依照治疗规范合理用药。医师在高血压治疗中要遵循规范、合理的原则。掌握高血压治疗的技巧,合理、恰当地使用降压药物,将使其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提高。
(4)试用健康的膳食并及时调整。目前流行的膳食模式如 DASH 饮食及地中海饮食,均被证实具有很好的降低血压的作用。究其原因在于这两者强调饮食多样化,均属平衡膳食范畴, 含有许多具有降压作用的抗炎、抗氧化营养成分。
参考文献:
[1]李苏宁,陈祚,王增武,王馨,张林峰,董莹,郑聪毅,王佳丽,亢玉婷,田野,邵澜,朱曼璐,高润霖.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现状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02):140-148.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01):1-44.
[3]洪忠新,丁冰杰.平衡膳食是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基石[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03):283-289.
[4].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0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