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DR平片与CT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5期   作者:丁璐
[导读] 以脊柱骨折为例,探究放射DR平片与CT在临床诊断中所具有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以脊柱骨折为例,探究放射DR平片与CT在临床诊断中所具有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0例入组患者分别实施放射DR平片诊断与CT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掌握两种诊断方法所具有影像学特征,比较两种诊断方法脊柱骨折正确诊断率与不同特征检出率。结果:放射DR平片与CT脊柱骨折正确诊断率分别为,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放射DR平片与CT前柱正确诊断率差异不显著(P>0.05),CT中柱与后柱正确诊断率高于放射DR平片,差异显著(P<0.05);骨折片移位、脊柱曲度改变、椎管狭窄、椎管容积改变的检出率CT明显优于放射DR平片(P均<0.05)。结论:在脊柱骨折诊断中放射DR平片与CT均具有应用价值,但CT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放射DR平片,能够有效显示出脊柱骨折患者损伤情况,为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信息。
        【关键词】放射DR平片;CT;脊柱骨折;临床诊断

        脊柱骨折,骨科急诊常见病,间接外力损害是主要致病因素,以脊柱畸形、脊柱疼痛、脊髓损伤等是主要临床表现[1]。脊柱骨折类型多样,胸腰段骨折最为常见,腰椎骨折、颈椎骨折偶有发生。轻度脊柱骨折降低患者活动能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度或重度脊柱骨折易造成患者残疾或死亡。因此,在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需明确掌握脊柱骨折类型与患者病情情况,尽早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措施,以降低脊柱骨折影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安全性、有效性。我院从2019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放射DR平片与CT诊断技术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以为脊柱骨折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开展本次研究,按照纳入标准(脊柱骨折确诊患者;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患者;用放射DR平片与CT诊断技术检查患者;对诊断技术耐用且依从度较高患者)与排除标准(进行一项影像学检查患者;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或器官疾病患者)确定100例入组。其中男性69例,女性31例,年龄(37.49±4.35)岁。43例交通事故致病,21例重物撞击致病,30例高空坠落致病,6例意外跌倒致病。手术证实89例骨折片位移,57例椎管容积改变,43例椎管狭窄,43例脊柱曲度改变,96例前柱骨折,74例中柱骨折,33例后柱骨折。
1.2方法
        100例患者先后完成放射DR平片检查与CT扫描检查:(1)放射DR平片:利用专用设备(如西门子30M 500mA X 线机)对患者脊柱损伤位置进行正位摄片、侧位摄片或双斜位摄片。在诊断过程中,需要了解患者临床表现与病史阳性体征,明确放射DR平片需要着重解决问题,注意病变位置、形状、密度、临近结构影响等诊断,能够及时发展异常,保证诊断准确性。(2)CT扫描:利用专用设备(如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对患者脊柱损伤区域进行扫描。在此过程中,严格遵守CT诊断流程进行正确、规范操作。包括检查仪器、检查电源与电量、正确输入患者信息、操作者信息,完成参数设置(如电压:120kV;电流:0.25A;矩阵340×340;厚度:1mm~7mm等)。扫描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以脊柱损伤区域为中心,向椎管锥直面平扫,能够根据患者脊柱损伤具体情况,完成矢状位、冠状位图像重建。当CT诊断与临床不相符时,应及时核实临床表现,并做详细检查。
        所有患者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告知注意事项,通过沟通、交流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影像学检查的依从度、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记录所有患者放射DR平片与CT诊断影像学特征,统计与比较骨折片移位、脊柱曲度改变、椎管狭窄、椎管容积改变诊断结果,脊柱骨折正确诊断率,脊柱骨折位置正确诊断率,包括前柱诊断、中柱诊断、后柱诊断。
1.4统计学处理
        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均数±标准差(±s)、数(n)、率(%)表示数据,t或检验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正确诊断情况
        放射DR平片与CT诊断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均具有较强准确性,CT正确诊断率虽高于放射DR平片,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脊柱骨折位置诊断中,前柱正确诊断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中柱与后柱CT诊断显著优于放射DR平片(P<0.05)。

2.2体征检出情况
        关于骨折片移位、脊柱曲度改变、椎管狭窄、椎管容积改变等影像学表现检出情况,CT诊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放射DR平片检出率(P均<0.05)。

3讨论
        脊柱作为人体重要支撑结构,向上与头颅连接,向下与骶骨、髋关节连接,是保证人体运动能力、感知能力正常发挥的关键所在[2]。脊柱损伤轻则降低患者生活运动能力,重则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而脊柱骨折作为常见脊柱损伤,其致病因素决定脊柱骨折具有发病率高特征。由于脊柱结构相对复杂,因此损伤征象较为复杂,明确脊柱骨折患者脊柱骨折类型,掌握病情具体情况(包括骨折位置、损伤范围、损伤程度等)对临床治疗效率提升存在重要影响。本次研究通过对10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放射DR平片与CT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了解到放射DR平片与CT在脊柱骨折诊断中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但CT诊断的准确性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燕澍春.脊柱骨折应用放射平片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2):171+173.
[2]姜国良.放射DR平片与CT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7):168-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