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背景下面向高校医学专业学生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5期   作者:陈家磊 李晔 吕娜 周宗科
[导读]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面向高校医学专业学生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摘要】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面向高校医学专业学生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体现担当作为、彰显制度优势、弘扬爱国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坚定使命责任的重要意义。但是,当前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还存在学生党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主题教育传统形式不适宜、实际工作缺少组织归属感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从强化思想教育、强化队伍建设、强化荣誉归属等路径入手,努力提高抗击疫情背景下面向高校医学专业学生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主题教育;路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当前,我国仍处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攻坚阶段。面对突发疫情,教育部明确提出,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抓手,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决贯彻好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各项任务要求,切实把共同抗击疫情斗争作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教材[1]。
        高校学生特别是医学专业学生党员是抗击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不仅有利于社会各群体之间交流,也对稳定社会大局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拓展抗击疫情背景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路径对于党组织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医学专业学生党员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一、抗击疫情背景下面向高校医学专业学生党员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路径研究的重要意义
        1. 充分体现医学教育系统抗击疫情的担当作为
        在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中,许多人是高校医学专业老师,他们既是教师,又是医师,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通过宣传这些典型范例,充分体现了医学教育系统的担当作为,有利于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 生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此次有效抗击疫情是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的生动案例和鲜活素材,对于加强学生党员制度自信,抒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显著优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3. 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
        疫情防控过程中所展现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壮举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党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4. 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作为医学生,抗击疫情对这一特殊群体加强生命教育、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厚植人文情怀,塑造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都具有重要作用。
        5. 不断坚定爱国力行的使命责任
        疫情防控结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国家发展重大战略,能引导学生党员主动投身党的伟大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刻认识其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2]。
二、抗击疫情背景下面向高校医学专业学生党员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党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大多数学生党员能够认识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使命担当,但是还是有部分党员对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缺乏理性认识。

他们在践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疫情防控形势并没有宣传的那么严峻,实行居家隔离是“小题大做”,可以不必严格执行,疫情再严重也不会影响到自身,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另一部分党员则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参加防控工作具有极大危险性,以至于思想上产生疫情“不可防、不可控”的消极错误认识和对参加防控工作的畏难情绪,甚至抵触情绪。前者过分乐观,后者过分消极,它们都是学生党员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具体表现,都是错误的和危险的,亟需加以纠正。
        2. 主题教育常态形式不适宜。在调查统计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党员因为疫情处在节假日期间,分散在全国各地,甚至有的还身处国外。居家隔离、减少聚集的防控要求使常态的主题教育“统一时间、统一场地、统一主题”的全员集合形式丧失了实施的客观条件,平时组织生活会上党员的“面对面”交流互动变为不可能,因此参加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性不高。
        3. 实际工作缺少组织归属感。抗击疫情前期,各位学生党员活动分散、内容繁多、缺少统筹。有的在当地社区应征志愿者,负责小区防疫工作;有的收集防疫资料、请教老师专家,总结抗疫防疫信息;有的也不知所措,无从着手,甚至畏畏缩缩、裹足不前,使冲锋在前的党员同志在实际工作中缺少组织归属感和荣誉感。
三、抗击疫情背景下面向高校医学专业学生党员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路径
        1. 一对一做好引导,强化思想教育。学生党员所在党支部要树立“大战之前、思想先行”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学生党员思想发动、教育引领、思想疏导工作,指派支部委员对具有思想问题的党员“一对一”引导,对思想苗头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纠正。一要加强战时动员。帮助党员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理念,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二是要加强教育引领。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理论学习、主题党日等组织活动,围绕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增强全体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党性观念,确保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加强思想疏导。密切关注学生党员队伍整体思想动态,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同具有思想问题的党员进行电话谈心、视频谈心、微信谈心,疏导不良情绪,逐步提振信心,确保其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全民抗疫工作中来。
        2. 线下线上结合,强化队伍建设。新形势下要求队伍建设不仅不能放松,还要不断强化,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全体党员全力以赴,共克时艰。一是要发挥核心作用。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及时掌握工作情况、全力推动工作落实。二是灵活组织生活。通过微信、钉钉、QQ等多种在线平台,把自己学、小组学、集体学等多种模式有机统一,学习中央、省委、学校党委等各级党组织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疫情知识、防护要点等内容,把党组织生活和疫情防控更好结合,增强全体学生党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
        3. 需求及时回应,强化荣誉归属。党支部对学生党员既强调政治担当、纪律要求,又加强人文关怀、荣誉归属。一是解决实际困难。支部委员要及时收集、反馈每位党员的意见,了解其实际困难,采取务实措施,做到“党员有需求、组织有回应”,让党组织成为每位党员的贴心人。二是强化党员归属感。党组织班子成员首先要带头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当好标杆领好队。同时,积极联系心理卫生领域专家,开展谈心交流、心理疏导活动,进一步缓解学生党员的心理压力,增强党员归属感。三是要强化岗位荣誉感。在工作中,通过集体动员、提交请战书、报名志愿者活动、表彰先进党员等形式,进一步增强一线参战学生党员的荣誉感。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19.
[2]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7-28.

作者简介:陈家磊,1984年12月生人,男,汉族,陕西汉中,研究生,讲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研究方向:基层党建

基金资助: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党建研究课题(立项编号:HXDJ2019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