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专科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5期   作者:曹洋
[导读] :近年来国家不断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赋予了科研院所和项目负责人更多的自主权。本文结合口腔专科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实际现状,探讨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医院科研经费规范使用,提升经费管理水平。
        关键词:医院;科研经费;管理

        自2016年《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5]50号)和《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京办发[2016]36号)文件出台以来。国家和北京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针对科研经费管理现状进行规范和完善。强调在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政策落实落地总体要求的基础上,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要结合单位内部科研管理现状和实际,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和修订内部规章制度,简化工作流程,努力做到“放管服”相结合,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1],为其减少科研工作的后顾之忧。本文依托某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分析其在新政策新形势下的科研经费管理现状,探讨如何做到科学有效、合法合规地管理科研经费,同时又不阻碍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2]。
一、科研经费的来源及管理
        医院的科研经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分别是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和自筹经费。纵向科研经费一般是指国家、省部委、北京市等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直接拨付资助的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是以市场委托方式取得的企事业单位(或自然人)拨付资助的科研经费。自筹经费则是指医院利用单位自有资金为纵向科研项目匹配的经费或单位内部自行立项并拨付资助的科研经费。
        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经费,管理方式不尽相同,一般是以科研项目立项部门的经费管理办法为依据。各类经费管理办法基本是相通的,但是有的管理办法会有其特殊的规定,需要单独注意,以免造成违规支出。
        科研经费管理主要需要科技处和财务处分工协作,共同管理。科技处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立项、实施及验收的组织管理,以及审核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项目经费预算。财务处主要负责科研经费核算的组织管理,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单独记账、专款专用”的管理模式。另外,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在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本解决了手工记账不清、支出混乱、预算科目超支甚至总经费预算超支的情况。保证科研人员实时掌握所负责科研项目的经费支出明细及资金结余情况,也为管理部门提供了便利。

二、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内部项目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出台的政策赋予了单位比较大的自主权,前提是单位要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办法、工作流程,并形成相应的文件。我院已建立了包括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差旅劳务咨询费支出标准规定在內的多项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口腔专科医院整体体量偏小,如科研财务助理等一些业务涉及的较少甚至没有涉及的,相应文件的制定也被延后或搁置。还有一些工作流程缺少有针对性的操作细则,实际操作中不够明确,可能给科研人员造成负担。
(二)预算编制不完整,缺乏准确性、合理性
        科研经费的预算主要由项目组根据实验实际需求进行编制,编制过程缺少财务部门的参与。有的项目组对经费预算科目的内涵缺乏了解,凭借自己的主观认识确定预算内容,甚至有的科研人员为了争取更多的经费,在缺乏科学测算的基础上随意编报,导致预算缺乏质量,准确性和合理性不足,在实际支出中遇到困难。

[3]
(三)项目组科研经费管理能力不足
        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赋予项目负责人较大的自主权,在遵守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项目负责人有权自主支配经费,同时需要对科研经费支出的真实、合理合法及有效性负直接责任。但是由于对政策及管理办法理解的不到位,造成一些科研人员认为获得资助后,自己可以随意支配经费,同时又因为缺乏财务和会计知识,导致与科研及财务部门难以有效沟通[4]。然而作为科研经费的实际支用者和直接责任人,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分有必要掌握正确的经费管理观念及能力。
(四)项目结余经费缺乏有效管理
        近年来国家及北京市的政策都倾向于顺利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结余经费由依托单位统筹安排,两年内可以继续使用用于科学研究的直接支出。我院对于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的安排,本着尊重原项目组的原则,一直是由原项目负责人继续使用用于后续研究或新研究的预实验支出。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一些弊端,有的项目负责人在原项目结题后无意继续科研工作或暂时没有新思路,因此没有科研经费支出的需求,而有的项目负责人则因为结余经费不足难以支持后续实验的开展。因此造成了大量结余经费闲置,经费“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导致结余经费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关政策的出发点没有落到实处。

三、科研经费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健全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
        管理制度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健全的制度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有助于科研人员明确概念,行事有据可依。避免了办理业务时需要多方询问才能确认是否可行等情况,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另外,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项目预算编制的过程,和项目组及科技处三方合作,共同把控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以保证实际支出过程中的可行性。同时应加快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帮助科研人员从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实验研究工作。
(二)增强项目组的经费管理意识
        医院应定期组织科研经费相关培训,帮助项目组理解管理制度的内涵。同时项目组也需要转变思想,不能认为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和财务部门的工作。应认识到项目组,尤其是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的直接责任人,对所有经费支出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负直接责任。项目负责人对所承担的经费应有全面的规划和统筹,避免资金浪费。
(三)改善结余经费管理方式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细化有效可行的结余经费使用原则。由于对于项目组后续研究或开展新研究的经费需要是难以简单判断的,建议将通过项目结题验收的结余经费统筹用于资助院内新的科研项目立项,尤其是可以作为资助创新课题,作为其启动资金。不仅能够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能保证结余经费的使用效率及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新形势新政策下的科研经费管理需要医院、科室和项目负责人三级共同配合。只有医院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科研和财务等部门发挥其审核监督的作用,项目负责人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负起经费管理的直接责任,才能不断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发挥科研经费的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虹.新常态下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7,(7):13-14.
[2]陈慧.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9):48-50.
[3]蒋蕴.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0,(9):200-201.
[4]赵丽,孟德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3):140-141.

曹洋(1991年),女,汉族,籍贯:北京,职称: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科研管理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