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观照下的整本书阅读与写作指导的契合点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   作者:吴敏
[导读]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小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课程也在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进行课堂设计,力求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但是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方面和写作指导教学方面。本文主要是论述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并分析了将整本书阅读和写作指导结合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几条将整本书阅读与写作指导教学进行契合

吴敏   湖南省娄底市娄底吉星小学
【摘要】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小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课程也在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进行课堂设计,力求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但是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方面和写作指导教学方面。本文主要是论述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并分析了将整本书阅读和写作指导结合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几条将整本书阅读与写作指导教学进行契合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写作指导;课堂创新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51-02

        我们知道阅读主要是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学习素材里包含的文学因素,同时学习写作的方法,体会写作的技巧。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语文的核心素养培育。而写作主要是将自己的观点和阅读素材里的写作技巧进行文字性的输出,是在完成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所以,整本书的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它们之间相互促进。但是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它们之间联系,一般都是采用分开教学的方法,这样不利于他们的语文系统学习[1]。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现状
        (一)阅读素材的质量下降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阅读作品的作者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利益化影响,越来越注重追求效益化,不再持有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进行文章撰写。另外,还有很多的出版社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更加热衷于发表一些流行的期刊,这就导致小学生不能有效进行优秀文章的阅读,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阅读态度,同时,这些低级的阅读素材内容过于空洞浮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文学内涵,学生很难学到专业的写作技巧,不利于对他们进行写作指导教学[2]。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固化
        虽然我们近年来不断推广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有很多地区的小学教师做到了秉持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对小学生的阅读素材进行专业的筛选,能够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挖掘,学习其中包含的文学内涵,学习写作技巧,同时,老师还善于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将整本书的阅读与写作指导进行契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但是考虑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很多贫困地区的语文教师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开展阅读与写作教学,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硬性地要求学生对阅读素材进行背诵记忆,不善于引导学生自觉发现阅读素材内的写作技巧,只是将写作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3]。
        二、整本书阅读和写作指导契合的意义
        以前的碎片化阅读模式,学生只是根据考点需要进行专项的阅读学习,或者是仅仅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的只是教材的文字内容,很少从学习相关的阅读方式、探究作者的写作手法的角度进行阅读。这样的模式不利于找出文章背后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情感,学生只能完成文字性的复述,只能完成试卷上的问答部分,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形成,不利于进行自己的写作,不利于学生整体文学素养的更好提升。而整本书的阅读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学生们要真正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就必须首先去了解每篇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写作范围和作者情感等基本要素,然后进行文章的精读,了解每一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感受每一篇文章的独特魅力,同时,要更好地完成整本书的融会贯通,学生们必须对书本里的文章进行规律性的探究,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差异性。这样的阅读方式有利于他们学习到更多阅读方法,从具体的文章阅读中体会这种阅读方法的魅力,从而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促进自己阅读能力的更好提升。有利于自己进行相关阅读技巧的内化,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


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模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每种题材适用的写作技巧,能够完成对各种题材的写作,达到提升学习成绩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促进整本书阅读和写作指导契合的策略
        (一)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丰富学生写作思路
        我们知道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思维活跃,但是对于很多事物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不能发现内在实质。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探究,发现文章背后的情感因素、文学内涵。例如在学习《挑山工》时,我们可以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来了解具体的故事情节,有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进行文章内容的复述,然后引导他们挖掘文章背后的语文核心素养因素,鼓励学生自己讲出自己发现的挑山工身上的精神,教师要进行完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挑山工脚踏实地工作精神的角度出发,写一篇读后感。这样的阅读与写作结合,能够很好地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能够鼓励他们学习挑山工身上的精神,有利于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我们在学习《骆驼和羊》时,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一简短文章进行扩展写作,在基本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情节的拓展,完成写作。这样的阅读与写作结合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例如在学习《明日歌》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朗读,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写作,将这篇课文里的全部内容含义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这样的训练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6]。
        (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速度调配,更好地理解写作方法
        我们知道整本书的阅读与碎片化的选择性阅读不同,整本书里的章节内容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很难进行全部内容的精读,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能力有限,有些章节内容他们很难真正了解其中的内涵。所以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深度调配。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内容大致了解,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整本书的泛读,主要目的是让他们了解这本书的大致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在泛读过程中,学生不必纠结于自己读不懂的地方,例如,在学习《匆匆》这篇课文时,里面的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学生不必一次性弄懂,只需要先进行泛读即可,这个地方的内容可以放到第二遍的精读阶段。然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章节的简读和重点章节的精读,例如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可以进行简读,学生做到了解即可,但是文章的具体内容,尤其是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重点章节,学生要进行深度的精读,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这一文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要在文章内理解“老班长”每句话的含义,要理解他的情感,理解他们的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学习这种爱国的精神。这样的科学速度调配,能够让学生做到对整本书章节的准确把握,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加有内涵的写作素材,这样的叙事写作手法能深入人心,值得小学生的学习,有利于丰富他们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完成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培养他们的阅读素养,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7]。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要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改革,要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出发进行课堂设计,要认识到整本书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通过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学习写作方法,培养自己的阅读素养,还要在写作过程中完成对所学技巧的运用,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整体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鹏.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先秦诗歌教学策略刍议——以屈原《离骚》为例[J].学语文,2020(02):10-12.
[2]屈春玉.通过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9):370-371.
[3]李婷玉.职业学校“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以古诗词阅读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