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默会知识理论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   作者:王开莉
[导读] 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点关注于显性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学重要方向,忽略了“默会知识”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语言的学习存在一定缺陷,最终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效果,并且在语言整体效果运用等方面还会出现急剧下滑的问题。因此,如何利用隐性知识学习提升小学生语言学习能力,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首要解决的难点,基于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默会知识的运用进行详细解读。

王开莉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西路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点关注于显性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学重要方向,忽略了“默会知识”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语言的学习存在一定缺陷,最终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效果,并且在语言整体效果运用等方面还会出现急剧下滑的问题。因此,如何利用隐性知识学习提升小学生语言学习能力,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首要解决的难点,基于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默会知识的运用进行详细解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默会知识;理论引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42-01

        1.默会知识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默会知识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措施,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合理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丰富课堂的形式,采取多种活动方式,在课堂中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默会知识理论的运用,不断的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2.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学生的个人情感
        在当前的教育中,学校和家长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也从小就被灌输要好好学习,只有每一次考试都取得好成绩,才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导致教师也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将教学重点都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多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得其情感需求不能被满足,从而导致学生的情感表达越来越少,最后成为一个只知道考取好成绩的学习机器。
        2.2过于注重学习结果
        学生从进入校园开始就要接受大大小小的测验,每一次的测验都是从书本中演化出来的,所以教师更加注重对于书本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对于书本上的内容进行反复的学习背诵,以便取得好的成绩。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很多学生都是盲目的学习,机械的记忆,不能理解其中的本质。虽然很多学生在学校的考核中取得了好的成绩,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全部都能够理解,也不代表学生会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这些学生可能对于所学的知识只是机械的记忆,如果换一种考核的方式,未必会取得这样的好成绩。
        3. 在小学语文默会知识学习中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小学生语文的教学模式过度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两者之间的“尊卑”关系,在课堂上以教师教学为主体。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也阻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默会知识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自身的个性、认知、生活环境等。


小学生自身的认识、见解都会对学习语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认知方面都会和教师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应在小学生自身默会知识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小学生默会知识的良性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压制、阻碍学生的默会知识的发展。
        4.默会知识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4.1加强备课
        通过引用默会知识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还能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发展。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之前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默会知识理论做好备课工作。默会知识的涉及较广,内涵丰富,想要让学生能更清新、准确的掌握默会知识,教师自身就必须具备较高的讲解能力。教师在课前进行的细致精确的备课,有利于教师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掌握。教师应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结合课文内容,选用最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
        4.2设置情景
        默会知识的理解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相当困难的,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理解,理解不够透彻的现象并不在少数。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时,为避免、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可以通过设立一些情景,协助小学生进行默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情景设立的能力,从而达到使用情景教学引导小学生获得默会知识的目的。
        4.3增加阅读
        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阅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的、大声的诵读,以达到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深刻内涵的目的。小学生诵读的程度直接影响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小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之外,还应鼓励小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小学生对文章深刻内涵的掌握能力。
        4.4重视学生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教”、 “学”,还应增加彼此之间的沟通,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不仅仅需要扮演“良师”的角色,还需要扮演“益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时,可以构建情景,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感受,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引导小学生主动的认识知识、学习知识、领悟知识,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学会默会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对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了解,从而创建适合的情景,使学生能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结语:
        默会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授课时应加强对默会知识的掌握和使用,通过授课,将默会知识理论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掌握默会知识,并在之后的学习中运用默会知识。教师通过设定情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等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学习默会知识。
参考文献:
[1]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解决策略[J]. 刘霞.  中国校外教育. 2014(S1)
[2]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学与自我学习[J]. 郝胜强.  学周刊. 201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