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 陈济统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   作者:陈济统
[导读] 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的认识,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己领悟解数学题的方法,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学习的综合能力。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建构自主学习的策略是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方法,希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陈济统   福州市连江县安凯学校  350515
【摘要】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的认识,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己领悟解数学题的方法,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学习的综合能力。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建构自主学习的策略是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方法,希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现状;方式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40-01

        一、变式训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初中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教师每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尽力的理解和掌握每个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争取让学生能够当堂掌握好知识点。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当堂掌握能力。
        变式就是创新,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创新,抓住教学中的主线,进行更换提问的方式,改变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改善解题的角度,训练灵活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提问、思考交流、运用、分辨错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独创性。其中变式训练包括巩固训练重难点的知识,要充分的利用好教学中的例题,针对例题进行变式训练,训练学生一题多解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复习变式进行集中讨论,有实数根,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两个正根;两个负根;一个正根,一个负根;两根都大于m;两根都小于m;ー个大于m,-个小于以及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情况的讨论等。对于数学基础把握较好的学生,可以训练学生自己出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总结,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学生的变式能力训练[1]。
        二、利用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分组合作学习引进到数学课堂中来。合作是在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合作学习需要同学之间的共同协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教师要注意组与组之间的平衡,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分组过程中尽量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选择学习小组,因为良好的小组能够让小组内部的合作和分工更加的高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让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较弱的学生编排在一个小组内,以优带差,优势互补,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能力较强的学生,不能出现一个组内都是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一个组都是能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合理均衡的分配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每位学生在小组内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够感受到在小组内的重要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组员的意见和观点,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使小组内部的合作和分工达到高效的运转。
        在教学《几何图形初步》这一章,教师放手让学习小组先对几何方面知识进行自主了解与探究,教师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参与讨论情况,给予适时地指导,促使学生们能够自主完成问题的解答,以此来加强学生自身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起到点睛之效。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方式,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点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点拨教学内容之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对于教材中的例题,要讲解细致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不仅让学生知道解题的结果,还要知道结果的由来、步骤。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以及在解题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教学工具。让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活跃起来,想一想、拼一拼,做一做,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特点,回忆起曾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猜想、论证、推理。对小组自主学习的结果进行汇报,教师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高效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分组学习中都能够得到进步和成长[2]。
        四、先预习后讲授
        在课堂上教师通常会认为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认真的听课,才能够学会知识点,下课做练习题才能减少错误率。学生只有课上短短45分钟的宝贵学习时间,因此,教师花费大量的言语讲授知识点,但是却忽略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制的,学生在课堂不断学习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点的记忆会不断的淡化,到课后能够记住的内容少之又少。并且教师不断的输入知识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任何的提高。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合理的利用好课前的时间,引导学生做好预习。让学生提前预习知识点,课堂中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点的主动权[3]。
        在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之前,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好精妙的、具有代表性、和价值意义,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设计问题,围绕着教学的重难点,结合生活化的实例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乐于学习。此外,教师应该使学生提高对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视度,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预习,端正学习数学知识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激发出学习潜能。预习不是简单的浏览一遍课本,完成规定的习题,在预习环节中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将不能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向学生传授预习的方法技巧,灵活创设多样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做好预习,才能让预习的效果发挥到最佳[4]。
        在课后要督促学生做好复习,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根据新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鼓励学生在课后勤于反思、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5]。
        五、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施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科学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亚太教育,2016(30).
[2]陈全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教育),2012(02).
[3]李弘扬. 数学魔术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02):46-47.
[4]孙萍,王莹莹.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38.
[5]盛水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农村儿童创造性培养的行为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8(0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