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   作者:张岚
[导读]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模式,结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知识结构,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进行分析论述。

张岚   旺苍县佰章小学校  628200
【摘要】针对小学生的思维模式,结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知识结构,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效率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39-01

        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能提高解题能力。就此对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进行探讨。
        一、从生活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结合生活,把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和生活结合到一起,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应用题是一种乐趣。例1,“同学们,明明今年5岁,他爸爸今年35岁,那爸爸的年龄是明明的几倍?”同学们争相回答:“今年明明爸爸的年龄是明明的7倍。”这时老师可以接着说:“同学们回答得都对,那明年爸爸的年龄又是明明年龄的几倍?”这时学生激烈的开始讨论,老师停顿一会可以继续进行引导解答:“明年是不是都增加了一岁呢?那明明爸爸是不是明年是35+1=36岁,明明是不是明年是5+1=6岁。”学生纷纷应是,老师就可以紧紧抓住“年龄差不变”这个特点,详细讲解“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掌握和倍、和差、差倍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运用多样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高年级数学应用题与低年级数学应用题不同,会更深层次更抽象。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高年级学生掌握解题思路。要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解题方法,老师就要适当借助一些教学工具,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清晰解题思路。怎么才能更好地运用好教学工具,是老师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思维模式来设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告诉我们“教”与“学”是离不开“做”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教有所值,学有所获。所以多样化式的教学,是要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例如,有一道题是:一个人在-3步的位置向东出发走了1步,这时这个人在什么位置,如果他在-3步的位置上,先向东走了2步,又向西走了2步,那这时他又在什么位置?老师在解答这道题之前,可以请学生配合走上讲台,老师按题中的方法指导学生去走,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标记。最后再让学生讨论给出答案,老师作纠正分析。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更能引导学生通过转换思维来提高解题能力。
        三、渗透“数形结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教学研究对象,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其应用可分为:(1)借助数的精确性来表明形的某些特性;(2)用形的几何直观图来表明数之间的关系。


老师在进行几何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种思想应用到其中,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圆柱的体积”这节教学课中,有这样一道题,已知一个直筒玻璃瓶的内半径为4厘米,其中装有液体的高度为6厘米,将玻璃瓶盖紧,然后倒立,这个时候瓶底上部为圆柱形,且高度为10厘米,求出这个玻璃瓶的容积。学生在面对这个题时,会被题目中的这些数据扰乱思维。这时老师就要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理清知识点。比如老师可以结合题中的信息,让学生按题中要求画出正放的瓶体,以及倒放时的瓶体,同时标好数据。接下来再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不管是怎么放置,玻璃瓶里液体的体积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并且空出来的地方体积是一定的。这样学生思路清晰了,就会按照画出来图结合数据对这道题进行解答。这就告诉我们数形结合是最便捷、思路最清晰、最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四、解题思路多元,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活跃阶段,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式可以使思维得到提升,扩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在遇到“归一问题”这一类数学应用题时,要先求出单一量(即一份是多少),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题,买5支铅笔0.5元,买同样的铅笔15支,需要多少钱?这时学生可能很快给出答案,5支0.5元,那一支就是0.1元,15支下来就需要1.5元。为了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老师可以让学生再进行讨论,看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可能会有同学说:“老师,这个问题就是这样解答的,总量除以份数就能知道一份的数量,再用一份的数量去乘以所需份数就是所求份数的数量。”先对学生进行肯定,能这样清晰地回答问题说明他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很到位。但是为了扩展思维还是要引导他,让他多方位的结合所学知识,再对问题给出不同的解答方式。比如用综合算式进行解答:另一份总量除以(总量除以分数)就是所求份数。这样不仅对综合算式进行了巩固,还对解这一题多了一个方式。
        五、利用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离不开数量关系。所以,在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力求改掉学生丢三落四粗心大意的毛病。让他们认真仔细分析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比如,讲解应用题“学生小李家里养了200只鸡,鸡的数量是羊的数量的2倍还多30只,问小李家一共有多少只動物呢?”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数量之间的关系变化着手,已知小李家现所养的动物是鸡和羊,题中也指出鸡是羊的关系,先算出羊的数量,再求总的动物和。解题的思路清晰了,题目也就简单易解了。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不但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锻炼学生解题的逻辑性,更能够提升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改下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从生活出发,再运用到生活中,这才是数学应用题教学最为高效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姬炳栋.求解数学应用题的几个步骤[J].现代农村科技,2009(6).
[2]马广一.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6).
[3]李宝铁.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
[4]宋孝敬.谈谈高中数学应用题的做法[J].才智,201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