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巧用问题导学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思维能力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   作者:熊喜云
[导读] 地理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在新课改革的教育推进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理教师要积极采取全新的教学理念,可以运用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以问题的形式激发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用积极的状态投入到课堂中,不断的发展学生的地理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效果,促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的价值与奥秘,对学

熊喜云    湖北省仙桃市第八中学  433000
【摘要】地理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在新课改革的教育推进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理教师要积极采取全新的教学理念,可以运用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以问题的形式激发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用积极的状态投入到课堂中,不断的发展学生的地理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效果,促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的价值与奥秘,对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导学法;地理课堂;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38-01

        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增强地理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地理教师为学生精心的设计教学方式,将问题导学法合理的融入到教学中,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记忆,让学生能够掌握灵活的地理学习方法,以及解题的技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和价值,促进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缺乏质疑气氛是学生对问题意识薄弱的根本原因之一。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的自我提问和自我回答,他们的依赖性增加了。即使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也不会费心去思考并等待答案。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问题的氛围,让学生想问、敢问、愿意问。教师应充分尊重和关心学生,营造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属于自己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问。课堂上应该提出具有启发性和适当困难的问题。他们应该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够在学生最近的发展领域提出问题。他们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要保护学生的主动性。
        比如说在教学《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会要求学生结合书本上的内容,再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每一个小组都必须要形成一份自己小组的讨论报告再全班进行分享。内容应该包括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关系等,这样就能够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自己的探索、思考和发展,有效的构建课堂氛围。
        二、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思考
        问题意识的提升还需要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构建相应的情景,因为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一个好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的敏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分析会更加的到位。在进行情景构建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情况,要在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构建。比如说在教学《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我会让学生去看一个小事例,就是1998年在欧洲举办的信鸽比赛,这场比赛首先在法国放飞了5000只鸽子,然后,因为太阳色球的爆发使得鸽子迷失了方向,最终在英国我们只找到了280只鸽子,这样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太阳色球的爆发为什么会影响到鸽子的飞行?这样的问题情境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此外,教师不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详细的答案或适当的评论,这将影响学生的潜在问题意识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对那些勇于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认可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满意,建立信心,提高成就感。
        例如,在教学农业区位选择知识的时候,借助于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学习资源,把握学生的形象化思维,以对学生做好针对性的教学引导。


同时,联系问题导学法,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东北的大豆、内蒙古的牧场、长江流域的水稻,为什么区域不同会导致农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农业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通过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结合图文、视频资料等,探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从而使学生借助问题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以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关联,能够对地理知识展开深入地学习及思考。
        三、有效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结合高中地理知识特点来看,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问题导学法,要注重联系重点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展开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地理教材内容做好分析,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并以此展开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关联进行把握,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地理知识进行探讨分析。通过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集思广益,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地理学习更具针对性,以加深学生对地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学习及理解。
        例如,在学习人口素质与环境一课的时候,结合教材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使高中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当中。如向学生讲述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由于人为搂发菜、挖甘草,无节制的放牧,导致草原环境被破坏,草原沙化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教学中,设计问题进行导学——草原沙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草原沙化对内蒙古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哪些影响?学生结合教师提问,对人口素质与环境的知识点进行探究和思考,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及思考,对地理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四、做好知识总结提升,构建地理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使学生对抽象的地理知识点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分析、构建,形成地理知识体系,把握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以促进地理知识内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4]。在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从整体角度出发,把握问题的引导性,使学生通过问题思考、问题分析,对地理知识进行全面地学习及理解,以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框架体系,提升地理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及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例如,在利用问题导学法进行地球公转这一课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问题——一天中,太阳的高度一样吗?一年四季中,中午12点钟太阳的高度一样吗?哪个季节高,哪个季节低?通过联系教学内容进行问题设计,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回答上述问题。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性的总结,引导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以提升地理教学效果和质量,加深学生的印象,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又如,在学习时差问题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如在看世界杯的时候,为什么比赛场地是白天,而自己这里已经是深夜了呢?通过教学引导,教师对不同地区由于时区不同产生的时差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时差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
        总之,运用问题导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积极应用问题导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应用问题的意识,养成反思问题的习惯,构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春燕.高中地理“问题导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3
[2]谢惠清.问题案导学对高中地理思维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14,(11)
[3]张松,傅昔昌.浅析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研究,20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