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级是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关键时期,由于教学环境、学习方式等客观因素发生变化,孩子的心境,学习的状态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如何在一年级教学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如何让同学们在一年级数学课堂获得有质量的数学教育,是本文着重探讨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幼小衔接、一年级、数学、教学
引言: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节奏逐渐加快的社会,“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成为了家长持续性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不少家长会为孩子报幼小衔接班、学前班等各种辅导班。这些辅导班在孩子上一年级之前便将一年级所需要学习的东西,教授给孩子们。但因为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一些家庭并没有能力支付昂贵的幼小衔接班学费,且不同的私立培训机构其提供教育教学的质量亦参差不齐。因此,如何做好有效衔接时期,数学教学的过渡,如何整体布局,统筹兼顾,则是老师们应当思索的问题。
一、补短板,树立零基础思维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老师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从接手该班起,孩子们就已经体现出了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提前修读了一年级内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孩子相当于重新复习一遍。有些孩子没有提前接触过一年级教学内容,面对陌生的新知识,会出现一时间难以适应的状况。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老师常言:要按照大多数的学生的理解程度来跟进课程安排。实际上这并不可取,并且会间接促进课外辅导的膨胀,以至于导致下一轮的新知识鸿沟和教育教学的不平等。老师应当始终以完全没接触过、没学习过一年级知识的同学为基点去进行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有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自己的特点。就拿语文为例,即便在语文课上,某一篇文章没背过,有几个汉字不认识,也不影响其进一步学习新知,因为不同部分之间的知识关联度较小,且相对独立,这是一种知识量的积累。数学则不同于语文,如果说学习语文是一种知识量的积累,那么学习数学则是一种知识逻辑的积累。每学一个新知识,都要求建立在已经学习了的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如果第一粒扣子没有扣好,将会影响整体。如果有一步知识没听懂,就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因此,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阶段,如果要寻求一个班级整体的最优解,那么应当是让每一个学生不掉队。如果按照班级大多数人的进度走,那么势必会有些没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就是老师必须要树立零基础思维的原因。也是二八定律不再教育领域发生作用,促进教育教学公平的重要一步。
二、背诵与理解相结合
一年级数学,在成年人看来非常简单,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理解起来或许并没有那么容易。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请问“1+1为什么=2?”,大家如果能仔细思索一下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非常难回答。因为我们总是理所应当地认为1+1就是等于2,没有为什么。
但实际上,1+1=2是人类抽象思维达到一个制高点的顶峰。因为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一只蚂蚁加一只蚂蚁等于两只蚂蚁…….因为在万事万物的个性之中,都有一个事物加上另一个事物等于两个事物的状况。
那么,如此抽象的规律,孩子一时间理解不了怎么办。如一年级必学的分成,这是加减法的基础。那么老师应当列举生活中足够多的例子,去辅助同学们认知自己所背的数学符号的意义所在。在理解的基础上,数学同样需要记忆。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记忆的基础上运用,运用的基础上巩固记忆,强化记忆。
三、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
相较于感性的、情感细腻的人文学科而言,数学是实用的、理性的且严谨的。它充斥着实用主义的色彩,同时也需要感性的知觉和灵感辅助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法则”。培养学生们认识到数学是一门定量且精确的学科,要求计算的每一步都有确定的而不是似是而非模糊的答案。
只有孩子们掌握了此等理性思维,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才不会发挥自己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比如举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当计算2+2=?时,有个孩子写了3,她说,两个“鸭子”在一起的时候,通常会生出一个蛋,那个蛋最后也可以孵出小鸭子,因此一共是三只鸭子了,所以2+2=3。这个孩子有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她或许未来适合做一名科幻小说作者,或者其他,但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教给孩子一种理性的思维。这并不是再说扼杀感性思想本身,而是树立起数学的边界和法则。
这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数学运算程序,将解题步骤展现给学生,并将自己理性的思维逻辑展现给学生,只有老师发挥好榜样带头作用,学生才能跟随老师的步伐,获得其需要的知识。
综上所述,一年级是幼儿园教学转向小学教学的关节点。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数学老师一定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告知学生在小学阶段乃至以后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从一开始就不敢怠慢,不能怠慢该学科。
参考文献:
[1]李艳,唐恒钧.小学数学逻辑推理教学的个案研究——以“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探索”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3(03):355-360.
[2]胡灵兰.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20(1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