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探索改革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期   作者:李秀枝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作育人材的标准越来越严格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作育人材的标准越来越严格,因此,除了学校的统一学科知识教学外,家长开始逐步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基于艺术辅导为孩子的教育探寻多样路径,使学生面对成长道路上的机遇拥有更多选择,所以,除去社会因素外,学校的艺术类课程教学也开始逐步受到教育改革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师资水平;教学观念
前言:
          艺术的存在是陶冶人的情操,让人在无形的意识思维里增强情感感受力,并逐步借助意识形式挖掘艺术素养,将感受力、想象力转换为自身的创作力,音乐就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情感感受,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艺术素养,在音乐的熏陶里挖掘综合素质,从而提升素质教育的整体质量。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对于音乐学科教育认知不足
          学生在小学阶段尚不具备成熟的三观与个人评断能力,但是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已初现端倪,因此,在小学打基础阶段,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任课教师都应该结合学生在此阶段的个体差异进行适宜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质,成长为更全面的综合型人才。只是,部分家长对于音乐教育认知不足,认为音乐不是主要考试科目,在应试教育环境中,需要考试且成为考试重点的科目才应该受到更多重视,加之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认知守旧,对于学生的音乐教育较为应付,学生基于自我认知能力尚浅,得不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引导,音乐素养就得不到挖掘与发展,探索求知欲大打折扣,最终丧失音乐学习兴趣,但是,学习兴趣万变不离其宗,在任课一学科中培养兴趣都是同等重要,互相渗透的,只有结合学会性格特征挖掘出适宜的兴趣切入点,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小学生贪玩、散漫,学习习惯较差等问题,家长、教师必须只有对音乐学科的教育引起重视,才能在学生的整体学习体系里,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二)教学形式单一
          音乐是较为抽象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艺术类型中以听觉享受为主体,不仅可以使人通过愉悦的听觉感受调节情绪,还可以培养人的音乐素养,了解源远流长的音乐发展史,学习音乐形式的丰富性、多样性,打造独特的艺术个性。但是,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在教学期间开设音乐课程时,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较为单一,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师的师资质量相对不受重视,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时对于学生的培养较为单一,教学方法简易,单纯的教小学生学会演唱某一首或者某几首歌曲,忽视了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创造性,使音乐教学显得枯燥、固化、呆板,学生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自身的个性发展得不到有利的培养,浪费了艺术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既不能辅助学生找寻到情绪释放的有利途径,也使学生在音乐教师的统一教学中,个体差异中的音乐素养得不到良性的挖掘与培育,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发散思维受限,在应试教育的长期驯化中越发的失去棱角与个性。
二、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改变认知意识
          一个学生可以成长为适合发展需求的全面人才,需要家长、教师、学生、学习氛围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每一个因素的影响力都不容忽视。

因此,针对传统教育观念里部分家长认为的艺术类课程不属于考试必考科目就放松艺术类课程教育质量的情况,音乐教师需要与家长积极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双方都对音乐教育的认知理念转变态度,使家长意识到艺术学科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让学生学好艺术类课程,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熏陶,不打压学生的文娱爱好、天性,也可以成为学生今后多样的发展之路之一,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提供新的途径选择,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使教师扭转音乐教育的传统理念,改变原有的音乐教学认知,从根本上进行音乐学科的优质教学,抓紧音乐教学的艺术底蕴,不再局限于死板歌曲教学,而是放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鉴赏力、音乐感受力、音乐创作力、音乐表现力等,唤醒学生的音乐素养,再通过后天的音乐技能专业化系统教学,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拓展艺术理解的层次、高度,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最终形成,以独有的艺术个性贯穿学习生涯的始终,不仅正向影响艺术类学科的学习,也可以从细节处助力学生在小学阶段全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优化教学装备
          21世纪作为信息时代,网络的传播力不可忽视,尤其是现在新一代的莘莘学子,几乎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各种新时代的高新电子设备所环绕,对于网络的使用、探索程度更是不容小觑,且对于电子设备的不正确沉迷难以自拔,容易形成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速度,积极的将各种新型教学设备引入音乐课程的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核心,设计音乐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提供,备课内容大胆创新,主抓学生好奇心,善于迎合学生爱好从更贴切的代入角度引入音乐教学,打破教学形式原有的单一局限,使音乐教育的形式丰富多样、有趣味性,且易于理解感受。比如:音乐教室的器材配备添加现代学生更感兴趣的架子鼓、贝斯、电吉他等,电子教学设备除了固有的课程投影仪,加入音乐制作APP平台的灵活应用,以及一些唱歌评分软件的课堂活用等。这样一来,音乐教师授课可以最大程度的凝聚班级学生注意力,在基础的音乐知识详解过程中,使学生自发的对于音乐的发展、音乐的音符创作、音乐从符号转变为歌曲的过程感兴趣,深入音乐教育之根本,甚至将网络使用陋习通过乐器、APP等的课堂引导使用,转化为良性的筛选运用能力,如:抖音短视频软件的活用教学。
(四)举办音乐主题比赛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固定的课堂音乐知识的讲授,和一些歌曲、音符、乐理、创作技能的学习之外,音乐教师可以适时的组织规划一些音乐主题表演活动,如班级歌唱竞赛,通过偶尔的主题活动将学生的音乐兴趣延伸放大,正向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在竞争氛围中感受到音乐无形的感染力,也可以使学生在竞争氛围中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加以实践运用,将想象力转化为创造力,实现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比如:举办班级音乐换词比赛,将班级学生分为4个小组,以简单的小星星乐谱作为基础,让各个小组的同学发挥自由想象力,将歌曲的原歌词进行改写并试练演唱,帮助学生把思维意识与实践运用能力巧妙融合,享受艺术教育的深化内涵,或者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时降低活动难度,如:举办歌唱小组赛,以2人一组为单位,将音乐课堂中教学过的歌曲或者学生自发学习过的歌曲进行双人对唱表演,由班级其余学生进行评选,一组一积分,积分投票最高分为当场比赛最优秀小组,使学生在良性的竞争氛围里增强音乐学习的驱动力,从而深度挖掘学生的音乐素养,科学、全面的把握住音乐教育的实际价值,提升班级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在各自的音乐表现形式里,逐步养成独属于自身的独特个性,在今后的长远发展里,无论是客观知识还是主观意识,都可以快速与社会环境所接轨。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除了要学习学科理论知识,为今后的长期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需要把艺术类课程的学习重视起来,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需要注重综合发展,教师方面以身作则,为学生拓宽艺术眼界,学生方面结合兴趣为出发点,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在总体上成长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娜.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7+11.
[2]邓红林.游戏教学方法 有效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57.
[3]游雅贞.多元化评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22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