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就要在传授学生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这个教学过程和传统的教学过程不一样,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老师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满足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需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音乐;教学创新
1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第一,政策实施的滞后。一些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仅仅对主要学科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对音乐教学革新要求视而不见,在表面上看似积极执行了素质教育理念,但在根本上却还是执行着传统的教学方式,领导层也未向行政等部门下达要求,导致核心素养的建立不断的滞后。第二,教学理念的固化。中小学音乐教师长时间沉浸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形成了固化的教学和思维方式,音乐教学可有可无的概念无法被磨灭。而教育改革与这些教师的理念形成了冲突,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意识,导致了教学矛盾。第三,学校对音乐教学工作的不重视。由于学校对音乐教学工作的不重视,在任用音乐教师时的要求就相对降低了许多,即便在现在核心素质的倡导下,学校对教师的培养也是一拖再拖,即便一些学校顺应了新课标的号召,建立了音乐课堂,但由于教师个人音乐素养的影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也是空有其表,没有做到素质教育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导致学生缺乏途径树立音乐自信,从而使音乐教育被架空。
2中小学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音乐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提高自身修养。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在教授小学生音乐时,要引导他们根据不同的音乐进行有规律的运动,从而把对音乐的理解充分表现出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通过学生更好地运用各种律动表现,使他们加深对音乐的感悟和了解。同时,能让他们更好地根据教师的音乐教学节奏进行学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和辅导学生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的身体能随着音乐一起有节奏地律动起来,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使他们的节奏感更强。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以激发,学习起来也更加有动力。
3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小学音乐教学创新
3.1注重乐理教学,扎实学生音乐基础不管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前还是之后,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都是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从乐理教学准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音乐乐理教学的优化。例如:对于《春雨蒙蒙地下》的教学,学生要将这首歌唱好,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练习,而练习都带有一定的反复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因此,在正式的教学开始之前,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小视频,视频内容是关于春雨的,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青石板路湿润干净、花朵更加艳丽……学生被视频中的美好触动,对春雨有了好感。在这种情况下,我趁热打铁,先让学生进行气息练习,再进行“la”练习,再是连音和换气“hu”练习,这些练习都是唱歌的基础练习,练习好这些方面,对学生其他歌曲的学习也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注重音乐基础教学,为学生之后音乐学习助力。
3.2强化音乐人文性与审美性的结合
音乐核心素养下强调“文化基础”,希望学生在音乐文化的学习中形成综合性、整体性全面的认识,保持音乐文化与其他学科联系。中国音乐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学生对音乐审美的高低除了对音乐元素和特征的理解,还需对音乐中所体现的文化背景准确理解,才能真正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内涵。
在扬琴作品中,如对《映山红》这种旋律性乐曲,其表达的旋律内容及其音乐背景知识对学生本身的音乐本体知识内容构成更为重要。在对学生进行这种叙事性乐曲时,应对学生进行乐曲文化层面的讲解,通过对乐曲知识背景的深入了解,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才能带动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中小学是学生从形象具体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在对音乐情感表现中也更为敏感,在教习乐曲时教师可通过创设一定的乐曲历史情景渲染带动学生的感官融入情景,音乐表现才能更加准确。中国扬琴发展历史较其他民族姐妹乐器短,但也是民族乐器中唯一具有世界性的乐器,经过几代扬琴人的乐器改良和作曲家不断地进行扬琴作品的改编创作,扬琴逐步从一开始的伴奏乐器发展成为独奏乐器,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不同风格流派。在进行扬琴教学时,通过对扬琴历史知识和不同风格流派曲目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扬琴地方性的人文色彩。江南丝竹的婉转、广东音乐的明丽、四川扬琴音乐的铿锵、东北扬琴音乐的豪放,引导学生对不同地域扬琴音乐风格的了解,从对地方音乐文化的理解提升音乐理解审美能。
3.3要注重音乐实践,增强创新能力
中小学生创作音乐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探索他们的创作潜力。通过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适合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欣赏,创作和表演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营造轻松愉快的体验氛围,创新课堂形式,让学生有自我表达的机会,从中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在学习《声音的强弱》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借助简单的工具,如生活中常见的玻璃杯和瓷碗,以及其他能够发出不同声音的生活用具,通过使用不同力度来敲打相同的生活用具,或者是用差不多的力度来敲打不同的生活用具,来让学生们感受音调和音色的不同,以达到帮助学生们理解高音调和低音调、声音强度高和声音强度低等音乐概念,并培养学生们辨别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使用能够在生活中发出声音的东西来录制他们创作的音频,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和赞美。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3.4尊重个体差异,落实分层评价体系
不同的学生会因为多种因素形成较为明显的差异,如:家庭背景、教育方式、学习需求、个性特点等等,而这些差异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诸多能力,如: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使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针对学习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突破自身局限,探究音乐背后更深层的知识,体会音乐带来的不同情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自我创作,并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针对学习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就要给予该层次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学生始终在积极、正面的课堂氛围中参与知识学习。在该层次学生进行反馈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引导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此外,在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展示后,教师要引导班级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挖掘不同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并将其转化为推动自身发展的催化剂,实现班级整体性提高的目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人为本始终贯彻在音乐教学之中,在音乐课堂进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深化教育理念,提升个人素质,积极地投身于音乐教育之中,为核心素养理念的完全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褚瑶.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的中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法应用[J].黄河之声,2019,08:98.
[2]白婧.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2:200+211.
[3]齐雪松.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音乐基本功教学实践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9,1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