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将生活情景与英语学习相融合,能够更好的辅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实现语用功能。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笔者在日常教学以话题为主线,采用的生活情景化教学方式,在模拟情景中展开导入、操练及课后任务教学步骤,辅助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生活情景;导入;操练;任务型作业
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提出让学生“从做中学”。他认为,只有让学生把生活经验和学校所学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明白教育的意义和有兴趣从活动中学习。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的终极任务就是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人实现沟通零障碍。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过:“一切的认知都从感官开始。”情境教学法能将不熟悉、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辅助感性知识的形成,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将生活情境融入外语教学,能让课堂气氛愉悦,在活动中产生无意识心理,在无意识中获取知识。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任务。因此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情境,将生活经验融入课堂,辅助教学,将语言用于生活,以达到学以致用。
一、生活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知识的导入是一节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导入的针对性,
趣味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在情景化的教学过程中,导入可以是一个故事或者是一个任务的开始。人教版的教材是以主题划分单元,引出相关词汇,短语,句式,篇章。该教材编排采用情景化的教学恰到好处。一方面能辅助学生理解语言,另一方面能使枯燥的语言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比如在PEP七年级英语上册的Unit10 How much are the socks?这个单元是以购物为主题。购物是学生日常生活经常接触到的活动,想要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知识点,灵活运用于生活,笔者把学生平时熟悉的购物情景搬到课堂上,直观、有效。如:课前展示一个商店的图片,让学生感知今天要谈论话题与购物有关,引起共鸣。在该单元第一课时时,巧遇圣诞节即将到来,笔者给学生假定了一个情景: Christmas is coming .We are going to have a Christmas Party. First of all, we have to go shopping and dress up ourselves. Today let’s go shopping together. What would you like? Would you like to buy…? 话题一抛出,学生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本节课的生词,短语都被带出,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接下来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课堂活动水到渠成,气氛热烈。通过生动而熟悉的内容辅助学生初步了解话题语用环境,引起学生求知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定情境操练,提升对话能力。
操练是能否学好一门语言的关键,是掌握好语言的一个奠基石,因此我们课堂重心应放在操练上。操练一般分为有机械性的操练和任务型的操练。生生对话机械性的操练只是为了所教授的词句能让学生朗朗上口,实现“说”的技能。而带着任务的求知,才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笔者在日常课堂中除了设置信息提示类型的机械操练,更注重为学生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自然交流。
以上文PEP七年级英语上册的Unit10 How much are the socks?Section A Period One 为例。
具体做法是:在导入后,学生掌握了关于购物词类、短语和句式。这个时候,需要一些简单的运用。笔者在这个任务型的操练环节中,设置了一张价目表。价目表被分为A,B两种。两种价格表的项目是一样的,但是价格不一样。同桌的两位同学所拿的是不同的价目表。需要通过“How much is/are the…?/It’s/ They’re…”这样的句型进行互相询问,共同完成表格的价格对话操练。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学生中建立信息沟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将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变得贴近生活,自然而然,语言对话能力在操练中逐步提升。
三、创设课外学习任务,巩固学习成果。
根据布鲁姆思维层级金字塔,记忆、理解、应用属于低层级思维,而分析、评价、创新是高层级思维。随着课程改革,我们的教育重点在于学生高层级思维的培养。课堂上的一切教学只是一种感知,一种操练,一种短时间的学习,未能达到学生英语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养成。让学生完成任务型的课外学习任务就是结合课堂上所学得语言知识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的情景当中,更好地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实将语言生活化并延伸,最终达到运用自如,有所创造。
课后的抄写,背诵对于一门语言的掌握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效果仅停留对语言的听、说、读、写的层面。学生一旦到了实际的生活中,就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自己的所学去和别人进行交流,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教会学生如何去使用才是课堂最终要解决的,比如在PEP八年级上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bananas shakes?这一个话题中,谈论的是跟制作食物有关。笔者在这一节课课后留下一个任务,就是回家自己制作一种食物,然后记录下制作的过程,作为本话题的作文。同时在第二天带上自己的食物到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课堂上学生对自己食物的制作过程进行讲解,邀请同学和老师们品尝自己的手艺。这个过程不仅师生间,生生间拉近距离,大家相互交流烹饪方法,在质问、思考、创造语言交流过程,而且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语言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人与人交流的需要。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暗示教学法创始人G.洛扎诺夫说过:“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英语作为中国学生学习的一门外语,日常生活对其使用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作为语言学习的引导者,应根据学生生活阅历、心理发展特点,知识掌握目标设置教学方法并不断调整,达到深入浅出,深入人脑,深入人心。在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历,想方设法创造,模拟一定的情景,利用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言内容。在生活情境的活动中,由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大家心情愉悦,提高学习成效。情境教学能使语言教材变成活生生的言语,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英语世界的感觉,增强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Beijing: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16-17
[2]孔彬.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我们英语教师准备好了吗?[C].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7,121-129
[3]鲁子问. 课堂是核心素养扎根的沃土[C].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7,6-7
作者简介:
纪哲涵(1986.11 -)女,汉族,广东汕头,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英语二级教师,从事初中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