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期   作者:陆宝兰
[导读] 科学教学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探索,

          摘要:科学教学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探索,科学探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生活、去学习、解决问题,小学阶段,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教育阶段,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设置不仅有基本的文化课程,还加入了科学、美术、劳动等课程,科学教学尤为突出,不管是科学教学形式上,还是教学内容上,都会让学生充满兴趣,科学带有着神秘的色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自身的动手能力,也让自身的科学思维逐渐得以健全。
          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在平常的生活中小学生极少有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通过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能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又能让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这不仅是新的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自身的动手能力急需得以锻炼和提高,迫切的想要用一己之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逐渐养成了动手操作的基本意识,养成了科学实践的态度。通过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社社回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个信息时代,更需要的是具有科学态度的专业人才,从小就培养学生的科学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后期的个人发展。科学教学是通过技能、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让学生自主的参与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科学思维,为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原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策略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得以锻炼,教师要自主的研发的新的教学方法,不断的优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案,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
          (一)创设科学情境,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小学生个性化十足,爱动爱玩,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科学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从而在规律有序的科学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情境,还要科学的安排科学课程时间,在时间上进行初步的把控,在内容上进行甄选。

例如,在学习《浮力》一课时,教师依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就西宁动手操作,情境可以设计如下,同学们想象一下一艘小船漂在汪洋中,经过千万浪涛,最终驶到岸边,同学们想不想让自己的小船安全的行驶到岸边,那么我们自己动手用纸折一艘小船吧,教师组织学生折小船,学生在折完小船后,教师拿出几个长方形的容器,并且在容器中放一些水模拟海洋,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依次排队让漂泊,从一头漂到另外一头,让学生体会浮力的基本原理,从而在实验中感受浮力形成机理。教师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到了科学的奥秘[1]。
          (二)加强师生互动,让实践活动有序进行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科学的设计科学实践活动,不仅能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活动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学生会因为活动难度较大而中断,或者由于活动实践性较强而无从下手,所以,在活动期间,教师要和学生进行互动,加强指导到,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指导,协作引导学生。例如,在学习《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时,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磁石,并拿出不同的金属,让学生进行实验,看看磁力大小会不会变化,学生在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互动,进行有效的提问,指导学生有序的操作,将学生进行分组,组内的学生各负其责,有的做实验,有的记录磁石的变化情况,通过有序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探究
          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的进行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设置疑问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所设置的疑问,不能超过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这样疑问设置就没有意义了,既不能引发学生探究,还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种子发芽实验》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探究和实践,问题设计如下,同学们知道种子要如何保护才能发芽,学生根据平时的认知,会对种子发芽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有的说浇水,有的说施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接着引导学生,那同学们可以种一颗种子,看它是是否如你们所说,经过浇水和施肥就可以发芽,接着,教师拿出一些小麦的种子,让学生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花盆和土,将种子分发给学生们,让学生自主的进行种植,种植以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定期浇水,经过几周后,学生们发现种子发芽了,对此,教师让学生进行种植研讨,分享种植经验,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了种子的种植不仅需要浇水,还需要阳光[2]。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了世界大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通过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鲁秋敏.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探[J]. 赤子(上中旬),2015(09):299.
[2]罗吉伦.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探[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07):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