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话是我们共同精神文化的载体。全要素全过程创设普通话语言环境更好促进幼儿普通话习得。幼儿园普通话语言环境对幼儿习得普通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是激发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首要条件。创设全要素全过程幼儿母语语言发展的软硬环境必须遵循规律。
[关键词]普通话语言环境 全要素 全过程
季羡林先生说过,语言本身就是精神文化。文化自信从孩子开始培养。普通话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文化。所以语言方面法律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幼儿园是普通话的前沿阵地。学说普通话,要从娃娃抓起。从娃娃抓起,抓什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对幼儿普通话有明确要求,即要求4到5岁的方言区和少数民族的孩子能基本听懂普通话,那么其他孩子显然要求熟练运用普通话。因此,要把普及普通话的要求纳入幼儿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
一、 全要素语言环境是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条件
语言是人的语言,语言是民族的语言。语言能力的发展形成是相应的环境中展开的。幼儿园普通话语言环境对于幼儿学习普通话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普通话语言环境对幼儿习得普通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要素语言环境就是要求幼儿园活动以及整个幼儿的在园的空间的参与者都必须按照推广普通话的要求全过程说讲普通话,从主体来讲,门卫的接园、食堂工作人员、教师以及各类管理人员,从活动来说,包括接送园活动教育保育活动等都要求说普通话。
人在某种成度上是语言的产物。幼儿期给幼儿创设一种什么样的语言环境,幼儿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语言。幼儿园普通话语言环境是母语文化自信的重要元素。我们在整个幼儿生活的家庭和在园环境语言因素的创设极大地影响幼儿母语能力的养成,是奠定成人母语文化自信的重要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是激发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首要条件
语言能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幼儿教育特别重视语言发展教育。我国在《规程》中提出要“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表明我国已开始重视幼儿交流能力的培养。《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纲要》明确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应该注意整合性原则,这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性。如把语言教育活动与其它各科内容进行整合;在选择和编排语言教育活动内容时,把语言学习内容视为一个整体。二是语言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纲要》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要求纳入到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合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在出生时,就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可以适用于各种语言,同时也承认,一些复杂的语法规则是将普遍加以组合和限制的结果,这些规则的获得或许需要在儿童和成人的交往中通过一定的学习方式来实现。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模仿说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然而,儿童口中的有些语言是无法从成人口中听到,显然不是模仿的结果。
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认为,言语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学得的。
他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说话是对环境中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刺激做出语言反应。正确反应在得到承认的鼓励和奖赏后就能保持和加强,逐步形成语言习惯;错误反应由于得不到鼓励和奖赏,就会逐渐消退。
环境与社会互动语言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交往背景和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获得与发展的影响是重要的。儿童的语言获得要受到一系列因素(如:遗传、生理、环境、教育等)的制约。因此,现代儿童语言教育将儿童看作语言的使用者;认为儿童是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语言来学习语言;儿童语言教育应重视培养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以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理论和实践要求我们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掌握每个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进行培养和锻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习惯,尤其重视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全要素全过程创设良好普通话语言环境是激发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普通话的首要条件。
三、按照语言文字学习规律,全要素全过程创设良好的幼儿园语言环境
我园多年来认真推广普通话,坚持按照《教育部语委关于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意见》进行创建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园创建活动。我们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全面提升幼儿园的语言文字工作,结合幼儿园的语言领域教育活动的需求,全要素全过程创设良好的幼儿语言发展的软硬环境,在广大家长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首先,我们要求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纳入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中,渗透到日常管理。我们要求全园工作人员从后勤服务、行政管理到保教教师在园必须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坚持把语言文字达标作为教师日常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培训幼儿园所有教学活动必须使用普通话组织,使普通话成为实际的教学语言。幼儿园集体活动、各类集会、公务活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各类交流基本都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真正的校园语言。幼儿园的办公场所、活动场所、教室的标语、展示牌等都必须使用规范化的用字。
第二,每年都以以推普周、阅读节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类活动,通过说故事、演故事、三笔字比赛、送教下乡推广普通话,给生动的语言活动丰富的平台。督导全体教职工在一日活动中及各种活动中使用规范文字,说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影响渗透的日常化。
第三,坚持发挥集体活动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把普通话实践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师生使用普通话的频率和水准。从教师的备课、课堂内的活动教学无不渗透。如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新芽广播站,分时间段请幼儿、教师、家长进行诗歌、故事分享,在轻松的气氛中即发展规范化的语言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母语文化的自信力。
第四,我们组织相关活动加强与幼儿家庭的密切联系,共同从家园两方面全过程给幼儿创造语言学习与实践环境。组织幼儿与家长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讲普通话”活动,向家长宣传推广普通话,提高幼儿在家园生活中学说普通话的频率。
第五,要求全园学习普通话,在工作中全面使用普通话,以此加强保育教育全过程中活要素的普通话影响力。教学人员与非教学人员都要参加普通话培训,都要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并要求在园时间普通话常规化。我们还利用班级专门的语言区角,为孩子创设语言交流环境,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创建语言文字示范园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以上组织、活动、设施与人员的配置,科学创设了幼儿语文环境,提高了师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良好习惯。全要素全过程的良好环境大大提升了幼儿园校园文化环境,为幼儿语言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极大提升了语言文化的习得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瑞山,《语文素养高级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版
[2]季羡林,《学海泛槎——季羡林自述》,山西人民出版社
[3]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