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创高效益——以部编版语文教学篇目为例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7期   作者:黄志洪
[导读] 课堂是教学工作中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融入课堂中

          摘要:课堂是教学工作中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融入课堂中,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吃力不讨好,教与学的效果都不理想。激活语文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小学中、高年级部编版语文教学篇目为例,从四个方面探究激活语文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激趣;思维;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教学效益
          引言
          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产生高质的效果呢?我认为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在此,我就这个问题,结合小学中、高年级部编版语文教学篇目,谈四点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古今中外,专注教育的有识之士,莫不以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推崇,语文的课堂教学与其他所有的课程教学一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于是,语文课堂在导入的阶段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节高质量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导入,刚上课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涣散状态,注意力不够集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追求完成教学任务,一上课就直奔主题,简单粗暴地进入本节课教学内容,那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相反,如果教师以巧妙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他们就会很快地把涣散的心思收回到课堂中来,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教师应善于创设抓人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堂,以借唤醒学生思维来激活课堂。例如我在执教课文《桂花雨》的时候,在导入的环节,我并不急切于要求学生们打开课本,钻入文本,当时家里的桂花盆栽也正好开了花,我就采摘了些带着来到学校,冲泡成茶,给学生们各斟了一小半杯,一起闻香品味。有的同学说:“桂花真香!”有的同学说:“桂花茶喝起来甜甜的。”我说:“是啊,同学们都闻到、尝到桂花的香和它的甜,但你们可还有谁闻出或者品出另外的味道呢?”学生们摇着头,你问我,我问他,谁也都只是觉得桂花香、甜。我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名字:琦君。揭题导入说:作家琦君给我们带来了她的《桂花雨》,我现在想请同学们闻着桂花香,品着桂花茶,读过这篇情真意切的《桂花雨》之后,再来谈谈,在桂花迷人的香气里,我们大概还理解到了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其他的什么滋味?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被我的问题激活了,迫不及待地翻读起了课文,思索情感。值得一提的是,在同学阅读过后,大多数同学都能告诉我说觉得桂花带给作者的除了香,还有酸,还有苦可见,通过好的课堂导入能让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达到我们的课堂预设的激活效果。
          二、激发思维,培养能力
          课堂上不少老师对学生思维过程不够重视,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密集地讲解、分析。这种“喋喋不休”的讲析,不给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实际上是企图给学生强行灌输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乐得坐“听”其成,懒得动脑,更懒得动手了。学生不愿意思考问题,要么是拾着上一位作答的同学的牙慧来应付,要么随便从课文的某一段中读上一句来敷衍应对,完全不是自己积极思考的结果,所以学习效果多般不理想。只有动员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动脑筋,探究问题,寻找答案,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使他们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动脑筋思考。在引导学生学习《草原》时,我向同学们依次提出问题:①草原美吗?②草原的美仅限于景色吗?③你能想象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情境吗?这句话在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④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的呢?⑤在你的生活中有那种你觉得“何忍别”的人或者时刻吗?你能跟大家谈谈吗?弄懂这些问题,就是在一步一步地理解课文。为了更好地刺激学生的思维,我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求答案。同时,我还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草原风光图、草原迎客图、草原联欢图等图片,设置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陶醉在内蒙古草原美丽神奇的风光之中,沉浸在人情美和民俗美的享受之中,也即沉醉在浓浓的思考探究的氛围中,对我们培养学生走进文本的思考习惯,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皆有良好的效果。


          三、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传统的课堂之所以缺乏生气,死气沉沉,原因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么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要么是教师问,学生答,“满堂问”;课堂教学,只有教,找不到学生“学”的踪迹——“学”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行为,这样的课堂,我们看不到学生这种学习行为,我们看到的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随着课堂进度,亦步亦趋地跟着走。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总是在不断地设问,不断地设问,然后抖出相关知识,学生根本没时间(没机会)自己思索问题,只是一味地抄抄写写、死记硬背,严重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特别强调过:“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还说“深文是可以‘浅讲’的”,直接阐明教师在进行部编版语文教材“不要所有课文都细嚼慢咽”。更主要的是,教师代为嚼碎的“知识”,再喂给学生,真的还有营养吗?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全由他人口中得来的,不“觉浅”吗?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教学关键之所在,尽量挤时间给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研读课文,自主去体验,去感悟。学生自己读懂的东西比老师讲懂的东西,要更记得扎实。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每节课的读我都设置不少于十五分钟,通过教师范读,进行读法指导,通过学生自读,做好效果检查,通过齐读、自由读、男女读,各种“读”,扎扎实实地去训练,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例如我在讲《桂林山水》时,让学生自己细读每句话,一边读,一边悟出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在读中体会重点词句内容及情感变化,让他们充分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学生们就能入情入境去读好课文。相信以读为本,在读中领悟感情,在一节节课堂的朗读中积累,定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开展合作,密切互动
          新课标推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主体得以自由思考、解放思想的创新之举,学生从中更容易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教师对学生期望的知识与能力,乃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目标,也更容易由此实现。合作学习,是新型的学习模式之一,在外,学生解锁了那座位圈定的小小天地,在内,突破了一个人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而不解的窘迫情状。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应该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与人密切互动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讨论,展开头脑风暴,互相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例如我教授古诗时,进行组内合作、组外竞争方式合作学习。组内一个同学查找古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两个同学理清古诗的大概意思,另外的同学试着去分析古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清。这样下来组内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然后组员们为着任务,都努力去学,去解决问题,最后,在展示阶段,每人都把自己的成果反馈出来,在分享中使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在课堂上每个同学都想为自己的学习组争光,大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古诗的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了,课堂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结语
          让课堂“活”起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小学语文整个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还要深入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课堂教学不断在探索中开拓,创新。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勇于实践,最终会找到适合自己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搞得“活”起来,构建有效课堂,逐渐走向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更秋.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策略浅谈[J].学周刊,2016(20):30-31.
[3]占小花.探究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J].赤子(上中旬),2015(24):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