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7期   作者:洪海霞
[导读] 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过程,因为它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

          摘要: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过程,因为它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是双向的活动,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理论,对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阅读教学
          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在于促进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对于更高层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一些建议。此外,从语文核心素养角度出发,也为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全面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素养是个体品质的集成,也是综合表现。而语文课程所要求达成的素养被分为了语言理解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判断、文化理解与感受以及思维发展和创新等方面,虽然四个方面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并不是逐个进行针对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对四个方面个有所侧重,也要避免厚此薄彼。比如说明文阅读,首先要考虑到的是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以及通篇较强的逻辑性,这很明显需要教师注重透过文本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抛弃掉其他三个方面的素养培养。例如,在《蝙蝠与雷达》中,大部分教师还是不会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有关“文化”方面的内容,大家也都对这是一篇科普性的小品文表示赞同。其实不然,比如在文中涉及到雷达原理的部分中,该话题就可以引申出我国民用航天产业的发展历史,以此来让学生感受新中国走过的艰难道路,以倍加珍惜和感恩如今这个时代的一切,更要对当初为了国家事业而默默献出一生的科学家们表示敬意。
          除了基本文本类型之外,更多出现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体裁就是诗歌了,而其中古典诗歌是我国所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学体裁,其辞藻华丽、文句隽永的背后更是我国悠久文化积淀所支撑的。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化感受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的最佳文本体裁,教师也无疑要充分利用起这些文本,在引导学生深入探析和挖掘其内涵的同时,延伸拓展,了解更多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的课外兴趣,对其日后的多边发展也是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的。
          二、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课堂教学
          1.课前准备
          备课需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利用教学经验来尽力为学生呈现出一堂绚丽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那么在备课环节中渗透并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就需要综合考虑到语言、审美、文化、思维等各个方面,这也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着全面且熟络的了解,而且还要确保有着足以应对一切的专业及课外知识,结合一些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理论,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造出更好的语文课堂。以上种种均离不开教师在业余时间对于本学科相关范畴和领域的关注,这样才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诞生多种不同于常态的新理解,简约而不简单,有趣又不失深度。
          在具备一定知识储存的基础上,课前的准备环节也不能够松懈。例如,在《题临安邸》这首诗的教学中,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鉴赏和文化感受素养,那么教师在课前就需要对七言绝句的体裁特点进行梳理,如押韵、粘对、吟诵等诵读鉴赏技巧都需要在课上加以体现。此外,还需要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通过挖掘文化信息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力。
          2.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如果把课堂看做是一个舞台的话,教师就是搭建舞台的人,而学生则需要在舞台中学会表演并解决一个又一个突发的问题。舞台即情境,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学生对文本进行体验和感悟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尝试选择多种方式来为学生模拟和创造更多别致的语言环境,使其去到其中感知文本内涵,体悟生活的真谛。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教师在一开始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自己心中认为的小兴安岭应该是什么样的,接着在结组交流与互动中活跃起课堂氛围。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小兴安岭可能是郁郁葱葱的山野,又有的学生会认为是常年白雪皑皑的银山……在这些天马行空的场景变换中,其实学生已经完成了对文本的初步感悟,虽然他们并没有读过一字,看过一语。这样一来,在仿佛已经“置身”于小兴安岭的情境中,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到文中感知和了解这个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不免会产生一丝惊讶和亲切,真正使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得到了同步进行。
          三、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朗读教学
          朗读是语文课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朗读不仅仅是独立培养的技能,还应该是阅读的前提,是锻炼阅读能力的诀窍。在阅读课上,朗读的作用有二:其一,帮助教师稳定学生的思维;其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生个性活泼,好玩爱动,语文课上的时间很长,学生难免不会出现走神的现象,而且在语文课上,最重要的是要将小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课堂情景中来,使得他们的注意力得以专注,而朗诵就可以起到很好地效果。课文朗诵是朗读者对内容进行逐句逐段的朗读,就算学习出现不专注的现象,朗读也能将课文内容输入到学生的思维中去,让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印象。比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朗读,课文内容主讲事件,学生就能在朗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阅读印象,形成对课文的认识。
          此外,朗读能帮助学生深化阅读。学生在初学课文时,朗读能够帮助学生走进课文情境,而在学生学习课文后,朗读就能为学生带来更深一步的理解。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会学习到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情感或课文的中心思想,这些都是在初始阅读时,读者所不能感受到的,带着这些内容,学生再进一步地朗读文章,在心中默想重点内容,再次追寻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总结经验,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
          四、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向的理解教学
          语文课文是小学语文知识的获取途径,所以,许多学生会认为语文课文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课文中所含的重点字词或重点语句这类知识点,这种想法实则是片面的。字词固然重要,但课文阅读也同样重要,语文考试中会出现阅读的题型,考察学生们对于语段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语文课文是小学生们培养自己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来源,小学生们在学习课文时,不仅仅要关注课文的内容,还要综合各个方面形成自己的课文理解思路,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将阅读学习理念贯彻给学生,让学生重视起语文课文的阅读,这就得依靠教师的教学实践。比如,在教授《匆匆》时,文章体裁为散文,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的写作基调和思想感情,情感描写极其细腻,教师在教授该课文时,除了要让学生们学习课文中必要的知识点外,还应为学生点拨每段的主要描写细节以及整篇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们与作者产生共情。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学生才能学习到课文中真正的精髓。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除了能够促进教师对于课程深化改革的认识,更多地是让小学生自身得到长足发展。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及促进广大专业教师的发展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张丽丽.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96-97.
          [2]李霄文. 小学生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