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7期   作者:岳天琼
[导读]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通过合理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有效的引导,进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阅读学习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
          一、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碎片化”阅读方式十分普遍,诸如对文章中心进行概括、分段阅读掌握每自然段大意、对文言文进行逐字逐句翻译等。将原本的连续性文本转化为碎片化非连续性文本,在转化过程中,作业原本的思想、情感等又有所消减,甚至会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面对的是“任务”“目标”,而不是体会文本中的艺术内涵、人文特性,学生难以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学生的连贯性思维、整体性情感被破坏,语文阅读教学难以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小学语文“碎片化”阅读教学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理念,在“知识本位论”的教育大环境下,各教师紧紧围绕考试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阅读的内容、阅读的目标都以考试大纲为标准,简言之,考试考什么,语文阅读就教什么。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教师会根据题型的要求设置阅读目标,以任务驱动学生阅读,将阅读教学转化为零碎的问题,将阅读文本转化为相互孤立的知识。
          从学生的阅读环境来看,学生课业繁重,没有足够时间细细揣摩阅读文本中的文字与艺术特质,阅读时间呈现“碎片化”。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会在手机电脑上获取大量信息,这些信息简短、标题鲜明、主旨明确,学生逐渐形成了“碎片化”阅读习惯。综合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理念,同时也与学生的阅读环境、阅读方式、阅读时间有关。为了消除“碎片化”阅读对学生阅读的不良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转变观念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自由的阅读空间。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转变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整体提升,不仅要对阅读文本的结构、语言等进行讲解,还需要结合阅读文本创作的背景,体会作者情感。
          二、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优化之道
          (一)把握关键词,设计针对性提问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文本中,存在部分关键性的词语,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相关文本内容,增强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就要注意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加以提炼,并结合关键词教学,引导学生开展针对性阅读,进而增强阅读提问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为学生有效阅读文本指明方向。
          (二)把握叙事手法,设计层次性提问
          对于语文教学文本而言,不同的文章一般会采用差异化的叙事手法,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只有能结合叙事手法对文本内容进行解析,才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积累和整合能力进行训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语言的运用规律,就要设计层次性的教学引导问题,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本分析和探究中。


          (三)把握文本情感,设计体验性提问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情感教育是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教师能准确把握阅读情感,并能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结合自身体验形成深刻的认识,才能突出教学实效,确保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增强小学语文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力。
          (四)把握课外阅读资源,设计开放性提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部分实施建议”中倡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创造性。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创新、教材使用革新。也要求教师在体现语文课程实践性与综合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其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相适应。为此,教师需要转变小学语文阅读“教教材”模式,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课外阅读资源,设计开放性提问,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成长。
          (五)融合形象与抽象两种提问方式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的人生阅历以及生活经历都是不足的,所以对于一些问题可能很难通过想象来解决,这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性的手段,借助一些工具来使其形象化,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构架场景或者是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所表达的事物,更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已经有一定的积累素材,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知识储备就可以把问题理解的很透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通过抽象的提问方式就可以,因此,两种方式结合,才能够因材施教。
          (六)通过实际感情来设置提问方式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设置应该要从文章的重点内容出发,努力去让学生提炼文章中的关键词,便于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加入自己的主观思想来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和主旨,要能分析出文章的内涵,而不是浮于表面。因为学习的本质并不局限于一篇文章,而是要能够融会贯通,能够融入自身的情感去悟出所描述的道理,这样的问题设置才会让学生更有理解的兴趣,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可以更加轻松,也可以对自身情感有所寄托。因此,借助实际情感来提问,更能够凝聚情感,让学生换位思考,对文章内容理解更到位。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深入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活动中,教师加强对阅读提问教学的重视,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进行多层次的思考,进而探寻文本阅读的本质,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逐步深化,真正彰显阅读教学的价值,为学生高效化学习创造良好的教育引导条件。
          参考文献
          [1] 郭金钰.面向批判性思维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2] 王绪梅.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