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方程教学的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7期   作者:王兴成
[导读] 初中方程学习需要有新的数学思维方法


         摘要:初中方程学习需要有新的数学思维方法,需要掌握解题技巧,需要大量的做题训练,学习难度比起上一个阶段有大的飞跃.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学得轻松又高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方程;优化
         在数学知识体系中,方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传统的初中方程教学中,由于只关注对学生方程知识的教学与解方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方程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够得到落实.小学学习方程只是简单地接触概念,而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阶段,初步在心中建立基本概念、方程雏形及培养方程思维是关键,真正地把方程知识学透是在高中以后.所以,初中方程学习需要有新的数学思维方法,需要掌握解题技巧,需要大量的做题训练,学习难度比起上一个阶段有大的飞跃.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学得轻松又高效.
一、借助问题情境,形成方程概念
         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习概念,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很重视概念教学部分,并将其列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进行方程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强调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而非形式化定义,理解和掌握了方程这一概念是如何演化而来的更易于学生对之后方程求解问题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方程概念时,我们会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等号两边表达式之间的平衡关系;二是学生难以从本质上真正理解方程概念,多是理解表面含义的未知数.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学中首先要设置问题情境:假设一个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左边放置有两块相同质量的橡皮与1个10克砝码,右边放置有两个20克、两个5克砝码,橡皮的重量是?教师可以拿真实的橡皮擦、砝码和天平演示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根据天平的平衡引导学生给出等式,并让学生理解:等号的含义就表示天平平衡,即两块橡皮+10克砝码的质量等于50克.然后,设置未知数简化等式,取橡皮拼音的首字母“x”代替表示橡皮的质量,简化后的等式为:2x+10=50.这样,用实物演示的方法促进理解等号的含义,用符号代替数将“象形代数”问题转化为“符号代数”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用符号代替数的简洁性,并逐步建立起方程的概念.
         以上案例中,教师设置了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生活原型的载体,因此学生容易接受和思考问题,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参与教学活动,这比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要高效得多.而情境的创设可以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选用一些形象的场景,让学生有很强的问题代入感,从而后续解答过程也轻松又快速.
二、引导数学转化,渗透方程思想
         传统的方程教学模式中,方法较为单一,一般是教师先讲解相关的方程知识,然后通过例题训练来巩固.在例题教学时,教师会让学生先阅读题目,稍加思考,然后教师公布解题方法,学生核验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方程思想的重要性,并且单一、直接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学生提高实际解题能力益处不大.方程思想强调的是寻找题中隐藏的等量关系,再去对照条件填补等号两边的内容,转化为用数学方法计算.这正是数学的精髓和关键之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方程思想的传输,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完善理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补充这样一道题:鸡兔同笼,鸡与兔的数量一样多,并且一共有48只脚,兔和鸡的数量各有几只?在解答时,如果学生直接用算术方法,较容易在理解和计算上出错,所以教师要逐步地引导学生:这道题最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这些数量有没有在已知条件里给出?如果没有给出,可以怎样去找出来?这道题中等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引导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构建方程,最后求解出未知量.
这样的教学就体现了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如何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由表面问题看到本质内容,找到方程建立的关键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生也要配合教师,在课堂中多去领悟数学思想的要领、内涵,掌握支撑某种数学思想的不同数学理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调动学习兴趣,构建知识网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方程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方程理论知识点之外,还应布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独立研究、合作交流,让学生能轻松地掌握知识并在动手实践中增加熟练度.具体的实践方法有:一是可以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课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分享交流,分别体验用算式和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再与课堂中学到的方法进行难度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方程解题方法的简便性;二是教师在课堂中贯穿数学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增加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度,也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四、内化方程原理,归纳解题步骤
         方程的学习是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方程的概念和具体解法,更要能灵活运用其中的解题原理,遇到新问题时能举一反三.知识点的掌握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数学方法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开发,因此,死记硬背不是学习方程的高效方法.在明白了方程的原理的基础上,得到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原理一致,而配方法、公式法的解题原理是经平方根的定义推出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原理则是将方程组进行等量代换,消元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
         在方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总结解题步骤.一般而言,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一般为四步:设—列—解—答.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这四步的基础上,就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充分感受到按照这四步解答方程不易出错,因此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十分重要,熟悉原理和步骤之后,可准确而快速地完成方程式应用题的解答.
         总之,方程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然后要对初中生学习方程的基本规律进行剖析,并且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对方程的含义进行深入化理解,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对方程学习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左丽.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方程的进一步研究[J].中学数学(下),2011(2).
[2]王伟.基于“过程教育”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探索[J].上海中学数学,2015(Z1).W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