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开展互动德育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7期   作者:张洪
[导读] 班主任德育工作是引领初中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摘要:班主任德育工作是引领初中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围绕拉近师生沟通距离、动态掌握心理特征、开展集体交流活动、推进德育教学融合四个层面,探讨了班主任基于微信推动互动德育模式与历史教学融合的教学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微信;互动德育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在“互联网+教育”模式兴起的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应积极利用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工具为互动式德育的开展提供平台载体,创新德育形式、拓宽德育渠道,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
一、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班主任德育功能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缺乏对德育教育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知,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赋予了德育教育全新的内涵,要求教师推进德育教育与日常教学活动的密切结合,致力于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班主任作为初中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最直接管理者,更应当明确认识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建立平等密切的沟通关系,从多种渠道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微信辅助教学管理
         互联网与智能设备的普及改变了现代人的信息获取路径与沟通交流方式,据统计2019年一季度的微信活跃用户数量已达到11.12亿,其应用群体的规模极为庞大。与此同时,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可有效打破沟通过程中的时空局限,为人际沟通交流创设了平台载体。班主任应当充分利用微信这一便捷通讯工具辅助教学管理,与学生建立密切交互关系、拉近与学生间的沟通距离,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时性与互动性[1]。
二、班主任基于微信推动互动德育模式与历史教学融合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拉近师生沟通交流距离,拓宽德育渗透渠道
         素质教育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师生间不平等的关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微信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通过与学生建立平等、紧密的信任关系提升师生交流的有效性,营造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为德育教育的开展创设良好的前提。班主任应主动与学生建立微信好友关系,定期访问学生朋友圈关注其生活动态,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想法予以及时点赞、评论,并结合历史教学内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渗透德育内容,以此促进德育与教学的融合渗透,更好地提升德育教育渠道。
例如班主任在讲解有关文化史的知识后,可从教材中挖掘史料素材并进行再创造,选取诸如《司马迁与<史记>》、《风追司马》、《史圣司马迁》等纪录片资源上传至朋友圈,在学生现有认知基础上增进其对于司马迁生平经历的理解,打破学科知识与真实历史事件之间的隔阂感,借此激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通过观看视频片段感受古人自强不屈、百折不挠的人格魅力与强大生命力,利用朋友圈评论区与学生围绕纪录片进行观点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如何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间的关系,深化对学生的道德意志教育,更好地发挥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与支持作用[2]。
(二)动态掌握学生心理特征,辅导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初中生处于由儿童向青少年时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在此时期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处于波动变化状态,易产生敏感、自卑、变化等复杂情绪,并且缺乏与家长、教师的主动沟通意愿,不利于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对此班主任应充分把握好微信社交软件的虚拟交流特点,借助虚拟、隐私化交流方式缩短与学生间的心理交流距离,降低学生的心理防范意识、保护学生的敏感情绪,并结合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表达的情绪予以及时疏导、帮助学生解决烦恼与问题,更好地提高德育教育与思想辅导的针对性,深化德育工作效果。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做事缺乏恒心与毅力的特点,在学习或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时会产生灰心丧气、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想法,班主任需结合初中生存在的普遍特质进行针对性辅导,引用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典型案例提高教育的说服力。例如当学生在朋友圈中抱怨其付出的努力未能在成绩上得到证明时,教师可以选取曹雪芹耗费10年光阴著成《红楼梦》、司马迁用时18年著成《史记》、马克思历经40年写成《资本论》等典型人物案例,引导学生领悟到任何一项成就都需要付出长久不懈的努力,倘若做事缺乏坚强的意志与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则只会半途而废,借此在疏导学生负面情绪的同时培养其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与乐观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功效、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三)开展班级集体交流活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通常微信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双方的交流互动,更加注重营造集体性的交流氛围,为群体人际交流、社会交往活动创设有效平台,因此班主任也应当注重扩大德育教育的覆盖面积,以全体学生作为德育教育对象、营造立体化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影响力与实效性。
班主任应创设一个班集体的微信群,定期向微信群中上传有关德育教育的资料、分享正能量的文化信息,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有关微演讲、微辩论等学习活动,选取有关德育教育的话题或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线上讨论,由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给出引导性意见,向学生传播正确的德育思想。例如举办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线上演讲活动,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描绘爱国主义的内容,如戚继光、郑成功顽强抵抗强敌的民族气节,邓世昌、谭嗣同为民族崛起的獻身精神,朱自清、梅兰芳捍卫民族尊严的高风亮节等。借助线上活动的举办调动学生开展历史知识学习的热情,利用榜样力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深化德育价值的发挥[3]。
(四)推进德育与教学相融合,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德育教育倘若脱离教学与日常生活单独存在,必然会出现空洞性、说教性等弊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班主任还应当积极推动德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引入趣味性话题、创新活动形式,以此激活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提升教学互动性,更好地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到正面影响。
例如班主任在讲解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知识后,可为学生布置有关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工具制作PPT、撰写调查报告、剪辑小视频或编写公众号推送消息,并将自身探究学习成果发布到微信群中与同学分享经验,借此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搭配动手制作小发明等实践活动,由教师将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上传至校园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与家长微信群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自主探究习惯的有效培养,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三、结语
信息化工具的普及拉近了现代人的沟通距离,也为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创设了新的契机。班主任承担着初中生学习生活的教育与管理责任,更应充分利用微信这一便捷沟通工具与学生建立密切交流关系,积极推进德育工作在教学管理中渗透,提升德育工作效果,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发挥正确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波荣.新媒体背景下初中生网络道德教育探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4):47~49.
[2]李毅文.借用角色互换,促进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10):86.
[3]汪娜.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微信平台的巧妙运用分析[J].高考,2018(14):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