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方式及作用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7期   作者:黄淑珍
[导读] 为了保证小学德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两者紧密融合

         摘要:为了保证小学德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两者紧密融合,在提升小学生道德修养的同时,让其具有健康心理。本文主要对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两者融合的作用展开阐述,同时剖析了两者有效融合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
一、引言
         小学德育对学生的整个发展和成长过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就是小学阶段。我国小学德育效果一直不理想,因为德育过程中更注重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完善学生人格,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懂礼貌、有爱心、正能量的少年,指导学生明善恶美丑,理性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之路更为顺利。准确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者相互关联,共同促进。通过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过来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二者的结合,使学生健康发展。
二、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有效融合的意义
(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小学德育活动侧重培育小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形成具有一定的辅助与导向作用。目前,我国小学阶段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形成健全教育机制,倘若将其和小学德育两者融合在一起,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德育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社会规范,能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准则,倘若小学生自身的行为准则和德育中的社会规范不统一,小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排斥或者反抗等情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更加清楚自己这种行为发生的原因,还能让小学生减轻排斥感,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二)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小学生能否具备优秀的道德修养和其后期发展具有较大关联,而且对提升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也具有积极作用。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承担的教育功能各不相同,通常而言,小学德育更为重视塑造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则更为重视培育小学的健康心理品质。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提升小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培育其品德,关心其心理,小学生要想提升综合能力,就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品德。所以有效融合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调动其参与德育的积极性,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在该思想品德引导下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一)两者的联系
         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目的在很大程度上都相同,都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希望通过教育让小学生拥有助人为乐、积极向上等优秀道德品质,帮助其塑造良好的道德修养,进而达到育人这一最终教育目的。此外,两者所采取的教育途径与模式比较相同,都是借助课堂教学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借助课外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言传身教与和谐校园氛围来引导学生,进而推动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两者的区别
         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其也有不同之处。

前者属于一种综合教育,注重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通过教育让小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让小学生能够成长为一个具有民族自尊心的人,促使小学生發展成为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让其可以用文明行为为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较于小学德育而言,后者的覆盖范围比较小,其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教育,旨在通过正确引导,让小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活动中
         小学德育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会进行德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德育中。通常情况下,小学会通过共青团、德育主题会议等方式来开展具体德育实践活动。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礼仪伴我行”的德育活动。教师首先会讲述活动内容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宣传让学生对活动有一个全面了解,随后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相关培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对小学生人格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还能保证德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学生获得知识、教师开展思想教育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当积极围绕课堂展开。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塑造给予高度重视。例如,教师在开展“行为规则”相关的德育课程时,可以从交通规则和日常行为规则等入手,让小学生对规则有一个全面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领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规则进行总结,对自己不符合行为规则的不良行为进行反思,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守交通规则等的重要性,并将其付诸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教师在开展德育时应当深挖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其具有自己的思想意识,其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倘若未能妥善解决,将会对其生活和学习造成困扰,严重时可能会发展成为心理和思想问题。所以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了解其思想状况和心理困扰,能够针对其思想问题进行对应的疏导工作,帮助小学生解决问题,缓解其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让其能够坦然面对问题,积极迎接来自生活和学习的挑战。有效融合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心理辅导和思想疏导达到理想效果,让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和健康心理。
(四)重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在开展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意识到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两者所针对的主要是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身心健康。教师要想通过融合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就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者,其自身素质对两者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倘若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那么其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将难以实现言传身教,利用自身良好品德修养来感染学生,也注定不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为了顺利开展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動,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极为重要。学校要重视师资队伍的积极建设,不断对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同时可以通过教师思想主题活动、思想政治学习会议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
五、结语
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将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两者紧密融合在一起,通过德育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提升德育教学活动效果,实现两者的同步发展,最终让小学生发展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郭艳华.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探讨[J].情感读本,2019(2).
[2]邵雅岚.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都市家教月刊,2017(3).
[3]周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对策[J].好家长,2017(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