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三让助学”的基本框架,以及运用“课前预习单” 、“1+1互助式”、 “聊天式的评述”、 “微信朋友圈”等等的具体操作策略。
关键词:让看 让做 让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发生着巨大变化,美术学科的教材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变得越来越多样,教学评价变得越来越多元。但是传统教育在教学方式上依然以教师为中心,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彰显,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看得不多”、“做得不够”、“评的不深”。新的“三让助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三让助学”的基本框架
“三让”即“让看、让做、让评”。“助学”是指帮助、扶助学生有效学习,改教学为帮扶解难。
1、让看。看即欣赏,就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与审视美术作品,理解作品的形式、内容、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让做。做即创作,就是多让学生动手创作,进行创造性的实践,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它包含创作、练习、创造等艺术表现的途径。
3、让评。评即评价,就是让学生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做出自己的分析、评定和价值判断,它是美术欣赏的深化。
二、“三让助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运用“课前预习单”提高教学的效度
在“生本课堂”的理念之下,课堂实施之前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了解了学情,课堂教学的预设与实施才有基础与意义。那么,如何更好地了解学情呢?课前预习单的运用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使用美术课前预习单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发放课前预习单,让学生知道要去完成哪些预习任务,等学生完成后,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学习支架,课上学生相互交流,然后提交问题,教师答疑,这样,对知识的领会和对技能的把握便可以进入更高的境界。对学生而言,因为课堂活动所需知识提前给出,课中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增加了参与度;对教师来说,教师从“讲台上的圣人”变为“身边的导师”,能更多的指导学生实践,开展一对一帮扶或小组指导,使得教学更有效果。
2、运用“1+1互助式”,让学生体验成功
“1+1互助式”学习是学生通过两人在相互帮助的情况下共同完成美术作业或任务的一种模式,它的优势是能够改变过去学生因“单打独斗”而无法完成课堂作业的局面。
“1+1互助”是以合作学习为前提,它的形式有多种,有时是同桌同学的互助,有时是男女同学的搭配,有时是尖子生对学困生的扶持。不同的形式之间,体现了“让看”“让做”“让评”的穿插进行。通过多次的1+1互助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解决学生美术学习中的水平差异。互助学习的实施,有助于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成功乐趣。
3、运用“聊天式的评述”挖掘作品的内涵
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欣赏与评价美术作品。如何让学生看好、评好?看到位、评到位?“聊天”是很好的方式!
“聊天式的评述”是“让看”与“让评”的结合体,它可以营造宽松的作品欣赏环境,让学生放下戒备,释然压力,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教学中,老师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畅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暗示、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这里,聊天的主体是学生,而主导在于教师,教师要起到引导与点拨的作用。教师要抓住关键问题、关键时候给学生以启发,使学生拨疑难、排障碍,从而使他们茅塞顿开,加深理解,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提高认识,发展智能。
4、运用“微信朋友圈”让家长参与评价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在的教师与家长都有手机“微信”,于是,“微信朋友圈”成了美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每次课堂教学或者课外活动之后,学校的美术老师们会及时将师生活动和学生作品拍成照片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家长能在第一时间得知自己孩子在校学习情况,还可以给作品评论、点赞,通过微信平台了解其他孩子的绘画水平,若有疑问,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在这里,“让评”已经从课内走向了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这样的举措,不仅增加了家校之间的联系,而且拓展了评价的渠道,学生回家后能和父母一起分享微信照片里的绘画时光,有助于增强孩子学习热情。次日学生到校又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形成十分积极乐学的舆论氛围。
总结:我们的教师大都懂得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未必能予以落实。课堂上,踊跃的总是那一小部分学生,能预习的很到位、能针对性展开讨论,其它学生容易无所事事 ;小组讨论有时是有名无实,或放任自流,或草草收场;教师不善于捕捉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或者不同意见不闻不问,更不敢让学生进行充分探究与辨析,生怕无法把控;教师的导学作用尚未完全体现,三让助学中,什么时候让、怎么让、让多少等等,都还有待于深入的探索。今后,如何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使学生真正想学、会学、持续学,将成为三让助学努力寻找解决策略的目标之一。“课改”的道路虽然布满荆棘,但是我们将不断攀登,继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