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课间是师生紧张教学之余的一种积极性休息,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相对枯燥的课间操的基础上,創新参与度高,见效明显,运动强度合适的特色体育活动形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在欢愉的学校生活中健康学习,健康成长。本文对中学体育大课间特色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初步分析,希望对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所启发。
关键词:体育大课间;特色活动;开展策略
引言
特色大课间活动指在传统大课间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新型的校园体育活动,它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地域特色进行安排。中学体育大课间特色活动要遵从易学易练的原则,以提升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保障特色活动的可操作性。
1.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
当前一些中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较为单一,广播体操和跑操等形式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学生做操时敷衍了事,跑操时请假逃避。即使一些学校比较重视特色活动如开展广场舞等,但是因为形式老套,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大课间活动失去运动意义。此外当前一些中学的大课间活动随意性强,缺乏详细活动方案,各类考评跟不上,活动质量得不到监督,严重阻碍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和进步。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考核、没有执行,这四个要素,是影响当前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主要原因。
2.中学体育大课间特色活动的开展策略
2.1注重大课间活动的丰富性。
拓展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从形式单一甚至枯燥沉闷的模式中脱离出来,是开展特色活动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活动理念,按照年级、班级、项目、场地等要素的不同开展活动,全面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中学体育大课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间操等常规模式,而是要把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等运动交给学生自主选择,通过每周,每月或者每学期轮换活动内容,保证学生的积极运动心态,总之要针对学生的求新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活动问题。为了提升大课间特色活动的丰富性,学校,教师以及家长要多方联动,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为大课间特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2注重大课间活动的差异性。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兴趣的不同,所以在开展特色大课间活动的时候必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教师在课间活动设计时,既要考虑到活动的内涵性和实效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大课件活动中学有所得。如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那么教师就不要让学生挑战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运动,而是应该把一些小型特色活动交给学生去锻炼,如踢毽子,集体跳绳等,增强学生的活动兴趣。而对于一些身体素养较高,喜欢探索的中学生,教师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动欲望,让学生挑战一些高难度的活动内容如攀岩等,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2.3注重大课间活动的竞争性。
注重大课间活动的竞争性,是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重要保障。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争强好胜,喜欢有竞争性的活动,因此在活动开展中尊重中学生的活动心理是教师基本的素质。教师可以成立由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值日生组成的特色活动质量评比小组,对各年级、班级的活动质量进行跟踪评定,定期抽查公布成绩,并把成绩纳入到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年度考核中。在每一场特色活动中,体育教师务必要制订详细的比赛规则,可以是班与班之间的竞争,可以是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竞争,对优胜班级和年级给予物质奖励。要在全校营造人人参与特色活动的热潮,为特色活动的良性发展铺平道路。
2.4注重大课间活动的艺术性。
不管是广播体操还是韵律操、健身操,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大课间特色活动内容,教师和其他组织者都要注重艺术活动的启迪和陶冶,将音乐,舞蹈,歌唱,朗诵等艺术表达方式和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身心也能在艺术活动的涵养中得到健康发展。比如在韵律操中借助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给学生营造轻松自然的节拍,将德育、智育、美育等活动同步进行,让学生在大课问活动中感到一种享受。再比如教师可以对当地的民俗活动进行创编,把民俗活动请进校园的大课间之中,拉近学生和民俗艺术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热爱,这无论是对弘扬地方文化还是提升学校的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3.结语
开展有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学生和教师全员参与,营造全民健身的和谐气氛。教师要严格把控好每一个活动组织细节,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改进学生的运动习惯。随着新时代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相信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一定会实践的基础上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黄烈鹏.中学生大课间身体素质特色操创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7.
[2]杭金亮.苏州市草桥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力操的创编与实施[D].苏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