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7期   作者:杜欧
[导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一词想必广大教学者早已不再陌生,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早已是我们每一位教学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切入点,立足于学生发展需要,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基础教育;教学策略探讨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仼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初中阶段,思政课称为道德与法治课,道德与法治课立足学生生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及法治素养为教学的根本,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品质。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培养学生健康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学科,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必学学科之一。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来看,其核心素养的本质内容要求是多方面的。具体应该是“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即“三点一心”为主要落实方向。所谓“一心”,即以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为中心;所谓“三点”,即本学科核心素养包括道德品质、健康生活、法治观念等三个基本点。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落实教育的改革要求
         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直是摸着石子过河,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结合我国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路线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任务非常繁重,是培养全面发展素质人才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能够深化未成年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这是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有利于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教育是近年来的热门词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着重是在提升学生某一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核心素养教育就是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利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激励教师创新,构建专业化、职业化教师队伍的有力措施。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性格和品质都可能决定他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学科,落实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其本质就在于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将书本知识融入学生生活实践,融入学生思想,从而指导学生正确学习、健康生活。故此,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三)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
         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来看,其已经明确指出了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我们应该要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人,更要培养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人。学生之所以接受教育,一方面源于自我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源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也是学生自身思维品质的发展和完善过程,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换言之即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目的在于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对青少年的认可度,让学生真正成为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人。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讨
         (一)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学习这一学科,就是为了让学生懂得适应生活、面对生活、正确生活。故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构建学科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让课堂教学内容走向生活,让学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理解和体会道德与法治学科内涵。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只有将大树根植与生活这片土壤,其才能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针对此,笔者的建议如下。
一是将教材、国情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了非常多的时事国情相关内容,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尤其需要将其与生活相关联。这一部分内容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常考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很多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没有太多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对时事政治相关内容会稍显陌生。倘若我们能够将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就能够减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求知欲。以“二孩”政策的出台为例,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很多家庭都渴望有多個孩子,但是计划生育让很多家庭打消了这一念头。近年来二胎政策开放,很多家庭都希望拥有第二个孩子,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却处于青春叛逆期,习惯了自己在家庭中“唯我独尊”的地位,有的学生非常排斥自己的父母要二胎,放出狠话甚至不惜更加激烈的对抗措施等等。

我们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这一思想观念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结合家庭教育和“二孩”政策,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兄弟姐妹之间情感的可贵,提高学生的家庭观念,将学生的偏颇心理引向正向发展,通过政策讲解和教材内容,完善学生心理。如此一来,既完成了课程教学目标,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思想认知,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是借助时事,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我们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时事,借助生活中的事实丰富学生的强国体验。比如国庆、“九一八”等重要节假日开展的大型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专题学习。例如,12月13日乃国家公祭日,我们可以借助这类节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英烈纪念馆,让学生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中增加爱国情怀。又例如,“国家宪法日”的出台,让学生们学习宪法,了解法治国家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升华,同时又会作用于生活。
         (二)融入案例式教学,强化学生法治观念
         理论讲解稍显空洞,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产生共情心理,更加感同身受地理解案例中主人公的情感,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从而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真正学习知识,习得能力。当然,利用案例式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以“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节知识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展开如下教学: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播放视频《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刑10年》,并且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生活需要法律)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案例视频内容,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以视频等直观形象的内容化学生的感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可以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唤醒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个事实案例,将当前受到热议的“高铁男”案例导入课堂,指导学生开展道德法治学习。通过导入案例,让学生评价案例中这些人都触犯了那些规章制度,在道德上又有什么表现。真正以案例的形式导入新课、结束新课,让学生走进案例,走进生活,去解读生活现象,去评判案例中主人公的表现,从而以他人之行为来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起到警示作用,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健康生活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我们必须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单一“传道”中走出来,既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注重“授人予渔”,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自主学习。这既是学生发展需要,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最本质的要求,更是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懂得如何健康生活。以“我与集体共成长”这一节内容教学为例,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探究分享活动:
首先设置问题:假设初一2班要选班长啦,在互荐和自荐基础上产生了候选人名单,该选谁呢?如果小伟、小东、杭杭、大帆分别当选班长,对班级会有什么影响?你希望他们四人当中谁当班长?为什么?你认为选班长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如何落实班级管理?
然后指导学生4人一个小组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展开讨论,并且总结结论: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学生需要以自治精神主动参与集体规则的制定。
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融入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并且在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分享自己的建议和想法,讨论不同选举标準产生的班长可能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这个过程中感受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健康生活的观念。
         (四)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
         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意识,这也是培养他们核心素养的重要一步。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多样化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有更深的体会,从而使学生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例如母亲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妈妈做一份礼物,教会学生懂得感恩;在教学完“秩序与规则”相关内容后,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做一名小记者,调查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负面影响,从而懂得尊重交通规则和秩序的重要;也可以鼓励学生做一名志愿者,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养老院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关爱孤寡老人。让学生多参与班级、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懂得与他人交往,为班级和学校争光,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真正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兴趣点,依托课堂教学,解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乐学、趣学、活学道德与法治,在学习中、生活中、实践中践行和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104-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