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教学方法的理论出发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把具有独立意识
的学生作为学习的客体。这样学习的控制权由教师一手掌握,学生主体性受到了忽视,从而导致学生位置的附庸化,成为被单向灌输的对象,其最终结果是影响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学生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遏制。 个性化教学的思想和实践经历了从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漫长历程,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信息技术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文章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讨论了技术辅助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并分析了和这个模式相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模式;个性差异;教育资源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影响到教育、教学领域。早在20世纪20年代,普雷西设计了第一台教学机器。开创了把电子技术引入教学过程的先河。当今科技发展、电子技术更是一日千里,它给当前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问题。如今,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它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促进着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研究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成为教育领域的崭新课题,整合教学成为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1 正确定位信息技术学科理念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书本知识,它是一门要求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科,但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操作,掌握几个常用的软件,而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能像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照本宣科,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开展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信息技术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
2 课题提出
当今时代更是一个张扬个性,价值判断多元化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对高质量富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的需求,个性化教育在经济发达国家间兴起,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化,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观念正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只有把个性化教学的新理念贯彻到当前的信息技术新课程中,有效扩大学生的见识面,提高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把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服务。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3 课题探索
个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才培养的客观依据。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创造精神与健全个性的人才,这是对时代教育的需求。如何才能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教学,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全面发展呢?
3.1 把握学科特点,明确教学理念
教学要成功,理念需先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信息技术教育具有实践操作性与探究性较强,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开放性较高,学生的学习与操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构建个性化课堂教学,以实现师生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基本定位为自主学习,平等合作,发展个性:着力在目标,方式、过程等方面实现个性化,把展现个性魅力的时空留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实现和谐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需要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科整合,尊重和保护学生个性差异,“在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的同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努力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开发潜能的机会,使他们的智力强项发挥最大,个性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3.2 优化教学流程,开放个性发展时空。
只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才有萌芽的温床、健康生长的土壤。因此我们要通过优化的教学流程,构建一个自主、互动、相对开放而又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其在信息素养得到逐步提升的同时,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也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个别化差异,经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经验积累与理论学习提升,逐步形成了“创设情景,明确任务——多元探究,感悟新知——实践体验,形成技能——自主创作,逐步提升 多元评价,智能延伸”的相对开放,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的教学模式。
最后要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发现自我特长、全面发展自己个性,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等应用于学习、生活实践。也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和适宜学生接触的互联网资源,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将课堂教学效果无限延伸,学生健康个性得到持续、全面发展。
3.3 拓展教育资源,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学校教育不在是一座“象牙塔”,而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如网吧在社区的普及、电脑进入日益增多的家庭、电脑商家的免费体验等,尤其是互联网络飞速发展,使学生在学校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的同时,也可能让教师在学校的苦心教育和人格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甚至顷刻化为乌有。因此,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向社区、家庭开放一些网络教育资源,也要积极争取社区、家庭开放一定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使学校、社区、家庭教育逐步走向终身教育的“一体化”,相互强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4 倡导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学习应当受到相当的重视。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仍然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学生,讲授同样的内容,势必会造成优生不愿听、不愿做,差生听不懂、不会做的现象,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而合作学习能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或他们自己设定的学习任务,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使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人平等主动地参与,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大胆尝试,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受到尊重,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学习分析大数据的应用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12):190.
[2]马艳.“大数据”背景下英语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J].农家参谋,2017(22):111-112.
[3]施尧兵.关于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J].都市家教月刊, 2014(7):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