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7期   作者: 于欢欢
[导读]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具备较强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

         摘要: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具备较强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在实际教学中,仅仅通过教材教师很难有效展开教学,无法良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这就需要相关教师在实际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时,必须全面加强应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在充分整合课程资源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该课程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分析与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路径,从而为教学信息化与实效性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前言:在我国全面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趋势愈加明显,教学手段也得到了有效创新,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校中,并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能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此相关教师必须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的有效性,全面提升教育者的教学水平。
         1将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现阶段,在我国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目的,使其在日后进入社会后成为一名遵纪守法且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公民,将自己的力量奉献出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小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一直在采用灌输式方法讲授知识,课堂中代入感不够强烈,枯燥且乏味,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教学中,无法全面掌握和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内容,严重阻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动画、图片、声音以及文字等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趣味性,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环境更加纵声绘色。在该教学模式下,能实现对课堂活动的丰富性,使学生踊跃参加,全面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占领主体地位。至此,在融合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后,既有利于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更加深层次的理解,还能有效缩短理论与现实的距离,既能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还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2.1教师教学观念亟待更新
         目前在小学课程中,由于道德与法治不再升学必考科目内,所以部分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不够深入,只是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难以全面掌握道德与法治内容。另外,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多以对学生传授教学内容为主,并没有同生活实例对课堂内容予以更进一步地分析,造成学生只能掌握表面理论知识,无法正确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2.2教学互动十分缺乏
         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属于理论知识学科。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未能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缺乏良好的教学互动。另外,一些教师采取单纯的知识记忆与背诵方式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只是在浅层面传授学生课堂内容,使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含义,课堂教学不仅缺乏灵活性与愉悦的氛围,还过于机械化,导致学生学习本科目的积极性与兴趣较低。虽然有一些教师会在课堂中开展互动教学,但取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教师未能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况下开展课堂互动教学,使学生产生了抵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心理。
         3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探究
         3.1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科学整合课程资源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具备的这种特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良好吸引学生主动力,促使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情境中。

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科学整合课程资源,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引入教学问题,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展开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生活实际向学生提问相关问题,然后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或者音频,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开展《吃饭有讲究》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播放图片或视频,将规范化吃饭内容呈现给学生,在充分融入生活化内容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升,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进餐时更加规律与规范化。
         3.2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知识
         教材中设计的教学知识整体比较全面,而单一的章节或者单元涉及内容较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应用信息技术引入相关知识,补充相关知识。教学内容的拓展,可以丰富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多姿多彩的外部社会,了解文化差异以及各地风景的差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应用信息技术引入相关知识,补充相关知识。在教材中涉及各种社会知识、人文习俗,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以及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兴趣爱好,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引入。例如,在开展《我是独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导入网红思想的反面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梦想,改变学生对网红的认知。同时,教师要想加强教学互动性,可以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轮流讲述梦想,教师在聆听过程中可以给予适当的建议,使学生思维朝着更加向上且积极的方向发展,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认识程度。
         3.3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作为一种新媒体技术,信息技术融合视觉、听觉为一体,将教学内容以动态或者静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且方式多元化,主要以语言、文字、图像、音像、音频、视频等为主。由于学生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经验的匮乏,对于教材中引入的事物或者事情,一些学生并不了解,甚至一些学生在之前从来没有听过。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解释与阐述,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相关内容,为此,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学生对相关事情或者事物的认识。比如:在《四大件的变迁》这一课时教学时,针对教材中引入的以往四大件,一些学生并没有见过,对此十分陌生,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入相应的事物,并通过相关视频为学生呈现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以此加深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认知,从而促使学生体会到国家快速的发展,树立国家归属感与自豪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实施,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思想道德品质。至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予以不断丰富,创设教学情境,拓宽学生视野,选用更加生动形象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切实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广祥.例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四个融合点[J].基础教育参考,282(18):45-47.
         [2]颜勇.微课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整合应用[J].新智慧,2018(15).
         [3]陈连章.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v.4(8):100-101.
         [4]郭沫竹.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19(2).
         [5]何自军.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817(07):216-217.
         [6]周容容.有效提高课堂效益--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例[J].吉林教育:综合,2016(48):68-69.
         [7]宋仪平.浅谈道德与法治课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