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作为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新兴学科,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惊人的成就。现如今,人工智能已经不再局限于理论研究,而是和实际生活产生了非常紧密的联系,许多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设备应运而生。比如,人工智能扫地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甚至无人机,都和人工智能技术密不可分。我国也认识到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驱使,将其定为小学的一门学科,希望从小学阶段抓起,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思想,甚至在未来投身于人工智能产业,建设祖国。本文针对小学人工智能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展开讨论,归纳几个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人工智能;创新思维
引言
小学生天性好奇,对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人工智能教学意义非凡。尤其人工智能还能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深受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喜爱。人工智能是一门科技含量较高的学科,他不光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过,由于人工智能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内成为一门学科时间还不长,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难免暴露出一些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人工智能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 小学人工智能教学的问题
1.1人工智能学科不够普及
人工智能自从在小学的教学体系中成为一门学科以来,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教学水平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它并不是一门应试学科,在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大环境中,仍然有很多学校对它不够重视。人工智能学科的学习成绩并不影响学生小升初的考试成绩,这也使得一些教师对这门学科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另外,人工智能学科不像传统的应试学科,就是靠一本教材和板书就能够完成教学。要想让这门学科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消耗学校相当多的资金,而一些学校并没有这样的实力,使得人工智能学科仅在我国一些教学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中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2人工智能教学环境不够完善
人工智能学科对教学环境的要求较高,因为它不光需要专业的人工智能学科教师,还需要许多成本高昂的设备。比如在对机器人进行智商测试时,如果想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学校就应该提供相应的机器人设备。人工智能不是一门纯理论学科,它是一门以计算机科学为理论基础的学科。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学来说,技术相对简单,教学目标也更侧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但要想让人工智能教学形成完善的体系,学校就不得不投入相当多的成本,这对很多学校来说是无法承受。学校不能搭建完善的人工智能教学环境,当然一些教学任务也就无法完成。
1.3教师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不高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人工智能水平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国许多小学人工智能教师更是处在初级水平上,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能通过简单的实验为学生讲授初级的人工智能知识。可是,人工智能学科是一整套完善的体系,就是没有足够的水平,也就只能让学生看到冰山一角。
2. 人工智能教学的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尽管目前我国小学人工智能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着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师仍然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1通过应用环境的拓展,带动学生思维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它的影响而产生深远的变革。而在小学阶段进行人工智能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可以就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进行扩展,让学生发现人工智能在该场景中可能实现的应用。由于人工智能的核心是计算机算法,通过计算机的深度学习来模拟人类的思维,所以,但现实场景中应用人工智能就要以人类思维模式所能带来的便利为切入点。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面部识别一课的学习时,就可以鼓励学生让身边的场景结合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应用。学生首先能想到的应该是面部识别解锁,无论是解开门锁还是解开手机锁,这种应用在当下都已经较为成熟。教师应让学生拓展思维,拓宽思路,发现面部识别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利用创新思维,探索面部识别技术在新领域中应用的可能。
2.2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带动思维创新
实践作为人工智能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而且,实践作为人工智能学科的天然优势,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怀着饱满的学习热情,才能更好地调动创新思维。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人工智能识别文字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书写文字,让人工智能来识别,体会人工智能对文字的识别范围。书写相对工整的字很好识别,学生为了发现人工智能识别的极限,就会故意将字写得不够规整。这种探索行为的原动力就来自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在人工智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
结束语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小学教学体系中尚处在探索和创新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教学完善学生的科学思维。本文简单归纳了小学人工智能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贾积有.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辩证关系[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03):25-33.
[2]凌秋虹. 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思考[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