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亚健康症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 发展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7期   作者:罗亚萍
[导读] 最近发现周围许多同学都出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最近发现周围许多同学都出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对小学生的影响比较大,不仅会对学习造成影响,对生活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原因以及解决方案进行研究,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庭亚健康   小学生  心理健康  
         小学生阶段,作为人一生中性格、价值观开始形成的起始阶段,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这时期的小学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而为了能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要求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家庭因素是最为关键的,也就是说,只有充分意识到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才能达到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形式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竞争压力增大,其身心健康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1.独立意识缺失。独立意识缺失是一种过于顺从他人意志,严重缺乏独立性的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如有的孩子因为鞋带松了不会系而跑回家,有的孩子丢三落四,连自己的学习用品都不能很好地管理等等。这都是由于这些孩子受到父母过度保护、过分照料,导致他们的“断奶期”延长,从而时时处处依赖别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
          2.逆反心理严重。一般来说,逆反是学生生命周期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目前,这种心理危机已经演化成一种社会病态。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经常盲目地夸奖,赞许,容易形成孩子的自傲心理。有的孩子在家庭中享有独一无二的霸权地位,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批评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认为自己的缺点难以克服,形成了刻板的反应方式,表现出逆反行为。有的学生觉得不听老师的话是勇敢的行为,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故意在同学面前违抗老师,惹老师生气。
          3.厌学现象突出。小学生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而失去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发呆,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地学习。有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容易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对学校班级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4.性格内向孤僻。当前很多小学生从小被关在狭小的“笼子”里,生活中缺少玩伴,没有朝夕相处的手足亲情,在家不是看动画片就是玩手机游戏,而家长往往忙于工作无暇与孩子交流,或因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不能与孩子很好交流,导致孩子心理需求得不到解决,造成小孩性格孤僻、不善言谈,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等异常反应,对集体生活出现严重排斥抑郁心理。
          二、家庭亚健康症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健康的家庭对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家庭亚健康状态最明显的表现在家庭关系,家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仍然是大部分家庭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大因素。
         1.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结构是家庭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家庭结构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完整的家庭结构往往能够培养出人格完善的孩子,如果家庭结构出现了问题,存在离婚的现象,那么就会加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危机的概率。从孩子自身来说,父母的离婚会使其产生许多心理上的创伤,也会导致学生在个人成长发展和学习实践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阻碍。不健全不合理的家庭结构,往往会对学生产生许多心理上的伤害,导致学生产生诸多的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
         2.家庭氛围不宽松。家庭氛围也是家庭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氛围主要是指家庭环境之中的具体气氛和情调,学生的各项行为与家庭环境存在极为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往往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规范,主动以家长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大部分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与家庭氛围存在极为紧密的联系,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塑造完善的人格,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保持良好的求知欲望。相反,如果家庭氛围较差,那么就会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产生许多的不良行为。
         3.家庭关系不融洽。孩子父母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尤为关键,不管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两者都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关键的作用。如果父母经常争吵,关系比较紧张,亲子关系相对较差,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产生许多的异常行为;其次较为紧张的家庭关系,也会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时承担着较重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长期以往容易产生性格上的缺陷。
         4.教育方式不科学。父母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之中,所采取的方式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育效果,同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也直接揭示了父母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比如在教育和引导孩子时,如果家长非常严厉地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甚至超出了孩子个人的承受能力范围,那么就会使孩子过于紧张,压力较大,严重的甚至会产生精神崩溃的现象。另外,如果在引导孩子时直接以打骂的形式,忽略了对孩子的正确教育,直接无视孩子的实质需求,那么也会产生许多交流和沟通上的障碍,导致孩子过于紧张,难以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三、在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中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增强责任意识。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你们生育子女,不仅是为了父母的愉快,是要在你们的家庭当中,在你们的影响下,成长为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战士。”因此,如果家庭当中的父母经常争吵,应学会理智,如果忙于应酬,也需要尽早回家。没有优越条件的家庭,也不能够对养育孩子的时间进行牺牲,即使出现利益的情况,也应该对育子的方案提前计划好。
         2.注重言传身教。儿童的学习对象,首先就是父母,在儿童没有接受正规的系统教育之前,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通过学习父母以及身边的人形成的,因此如果父母的行为举止不雅,父母的言语措辞不对,在教育儿童时采用了暴力的手段或者辱骂脏话,会给儿童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在家庭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教育儿童的方式与方法,让儿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思想,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3.加强交流沟通。父母除了要给予孩子的衣食住行足够的关注之外,更要对孩子的精神世界以及内心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产生冷漠,常常会造成孩子的心理以及品德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家长更应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为孩子多安排一些相互沟通的时间。
          4.改进教育方法。父母应对孩子的成长心理以及必要的心理知识进行了解,根据孩子的心理情况以及心理规律来展开相应的家庭教育。作为家长,更应该对“溺爱型”以及“棍棒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出反对,对“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倡导,家长除了是孩子的父母之外,也是孩子的导师以及真诚的朋友。而根据相关的调查我们能够发现,小学生对于“朋友式”的父母十分欢迎,而对于“权威式”的父亲母亲很不喜欢。
          5.营造良好氛围。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情绪能够影响孩子的情绪,父母乐观、积极、愉快、镇静,孩子也会形成这样的处事风格。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用乐观向上的性格去影响孩子,这样会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此外,父母也应该注意家庭摆设、吃喝玩乐等,当需要为孩子花费布置的时候也要为孩子花费,让孩子的学习环境、出外社交环境也能自信、自如。
         总之,孩子从出生到上学,一直是在家庭中由祖辈父母养育长大的,家庭可以说是孩子感情的“熔炉”。在和谐的健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心情愉快、性格开朗、愿为他人着想、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特点。因此,健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适的培养目标、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加上民主的教育态度,将使您的孩子变得更加健康、聪明。?

参考文献
[1]孙宏伟.儿童发展心理学 [M].科学出版社.2010年,34-45.?
[2]黄艳甜.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J].教育导刊.20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