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下,小学教育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它既能够适应全社会对于基础教育师资质量不断提升的需求,在新时代下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稳步提高方面也有着非常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二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国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逐渐形成了从高中毕业生中吸纳生源的四年制综合型、分科型和中间型三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从初中毕业生中吸纳生源的六年制“二加四”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无论在教育理论的探索还是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根据小学教育不同专业的具体定位和发展的实际状况,需要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目标和各类应对策略、改进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等内容,从而提升小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新时代下;小学教育;创新教育;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新时代小学教育专业的职业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各类普通小学培养合格的专任教师[1]。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全社会对于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担任的角色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局面既给小学教师的培养单位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同时也给小学教育专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新时代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据和主要措施
一、培养模式改革的依据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依据:1.小学教育专业定位。专业定位是专业建设的起点。“小学教育的本科专业应当定性为‘教育门类’,定向 为‘小学阶段’,定位为‘本科层次’”[4]。主要从办学的性质、办学方向和办学层次对小学教育专业进行准确的定位,体现了该专业三个主要特点,分别为小学性,本科性和综合性。2.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我国于2012年颁布实行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首次以文件的形式对小学教师专业的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该标准主要从“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建议”三个大的方向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在“基本内容”上主要设置了三个专业维度,分别为:“专业理念与师德规范”、“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每个专业维度又被细划分出若干个子领域,而每个子领域又有若干个要求,该标准虽然并不完美,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但它还是为我国的小学教师培养和考核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3.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我国小学教育得到了快速而稳步的发展,同时也呈现出新趋势:一是全社会对小学阶段的教育需求已从单纯的学校数量的需求上升到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二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在学生的个人综合发展方面的奠基作用显得更加的突出,小学层次的教师必须具有胜任多门学科教学的能力;三是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的安排主要根据班级规模的不同进行调整,可以分科也可以综合。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不断改进,从而适应我国小学阶段教育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小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5]。
二、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
1.确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创新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方面,培养者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人才的培养层次;其次要明确培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各项专业素质以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在人才专业素质的提升方面,培养单位需要确保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如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培养出具有多方面专业素质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合格人才,培养单位才能够达成小学教育人才培养设定的主要目标。
2.完善人才的培养内容。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培养单位需要直面这些问题并给予解决,进一步完善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在具体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需要体现出本科层次的水平,课程内容要突出在纵向上的联系;在课程类别的设定方面,要选择以综合性的课程为主,不仅体现在通识类、教育类和学科类等课程的整体综合,在各课程的内部科类上也需要综合;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需要处理好不同课程课时数设置的比例关系,从而体现出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统一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
3.改进人才的培养策略。新时代针对拔尖人才培养在具体实践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人才培养策略的选择和应用方面,需要从四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首先,具体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必须有利于小学专业教师的培养效果的提高;其次,在人才培养的具体过程中,我们需要树立“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发展理念[6],让受教育的学生也可以成为教育他本人的人;第三,教学的基本途径和辅助途径需要有效整合,在坚持课堂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能深入小学教学的课堂,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获得扎实的经验和感悟;第四,将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使用,以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领悟,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能力,为他们未来进入小学教学的课堂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小学教育专业创新拔尖典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从入口、过程到出口都是相统一的,培养单位只有在这些具体的环节上都采取了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检验措施,小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才能得到较为可靠的保证。因此,培养单位需要从入口、过程到出口上整体性的构建出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客观而科学的评价。在入口上,需要把控好生源的质量关,能够把真正热爱小学教育,具有小学教育情怀,有奉献精神并且符合新时期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学生选进师范类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类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专业典型考试和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和评定,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等,对小学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并且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改进,使小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更加符合我国现阶段及未来小学教育发展的各项要求,使我国的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我们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邹娟.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活动方案[J].教育现代化,2016,3(19):83-84.
[2]张金玲.职业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8(16):147-148.
[3]刘本剑.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3):37-40.
[4]马云鹏,解书,赵冬臣,等.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4):73-78.
[5]卢冰,王智秋,杨圣佐.构建北京市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题的若干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2(S2):5.
[6]刘本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探析[J].教育探索,2015(1):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