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作为从小学起就是主科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想要学好语文就要先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将语文与传统文化结合是教师要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初中课堂的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如何有效结合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使得学生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学习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一、在语文课堂上加入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因素
1. 上课前讲述有关传统文化的故事
语文教师在正式课程的讲述之前可以先讲述一些传统文化的故事,因为直接开启正式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容易走神,课堂效率也不会太高,如果在课前讲述一些与课堂讲述内容有关的传统文化故事,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他们对之后讲述的内容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教师要讲述的内容与传统文化不挂钩的话,一些传统文化故事依旧可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老师也可以在讲述传统文化故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提议学生自己去收集一些传统文化故事,在课前几分钟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也会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课堂讲述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上课中的教学可以加入一些传统文化因素
语文课堂是一个很好的普及传统文化知识的地方。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因素,例如诗词、诗人的故事、成语、谚语和传统节日的由来。这些内容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中穿插的环节,让学生休息的时候也可以学到新知识,也有助于下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可以继续集中注意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作为正处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正在全面的发展,身边所接触到的事物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发展,所以在讲述传统文化的时候,内容一定要积极向上,能够给予他们良好的启迪。例如《滕王阁序》中的“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它翻译过来以后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无论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不要气馁,未来仍旧是充满希望的。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不仅是了解知识,更多的是要学习古人身上美好的品德,永远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
3.课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传统文化的书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仅仅是课上的教学和扩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养成优秀的文学素养,在课下也要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鉴于学生的自主性不是很高,老师可以将阅读课外书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分享读书心得。老师可以根据自己读过的书像学生推荐适合的书籍,最好是有关传统文化的,例如《孔子》《孟子》《左传》等都是一些十分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深刻的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二、在校园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因素
想要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除了在课前进行传统文化故事的分享,课堂中插入传统文化相关因素和课后阅读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以外,在平时举办的一些校园活动中也可以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因素,不仅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更能使得学生更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看戏》时,可以趁着周六日带学生观看有关戏曲的表演,甚至可以专门挑一节课让学生表演有关的戏曲方面,这样做不仅给予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还加深了学生对于戏曲的了解,使得学生更加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举办各式各样有关传统文化的比赛,在中国传统节日来临之前。学校可以举办有关这个节日的比赛,例如诗词大会、节日知识比赛等等,使得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了解更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这样也更能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师通过改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占据整个语文教学的主导,作为教师,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要不断对教学观念进行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这门学科,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以后,再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可能效果会更好,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方式,把一些比较枯燥或者难记的点转化成视频和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
结语
以上提出的建议,对于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融入传统文化是很重要的,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加深对于所学教材内容中的理解,对教材中的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运用不同的策略融入传统文化的因素,如上文所提到的课前插入传统文化小故事,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课下阅读有关传统文化的课外书,使得传统文化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