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顾钟华
[导读]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摘要: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包含多个方面,其中,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与朗读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在这三个能力中,朗读能力因为在考查中没办法得到体现,所以很容易被教师与学生忽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加强朗读教学的力度,有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必要性
        一、朗读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一)朗读有利于强化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朗读能够在短时记忆向长时间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刺激物的角色,在朗读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小学生通常容易分神到其他玩乐有趣的事情上去,从而分散了注意力,导致学习知识接收失败。朗读则是一种可以提高注意力的学习方式,而且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为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不断地重复朗读是加深强化知识记忆的一种优化手段。当小学生们朗读时聚齐精力在阅读朗读的书本知识上面,就增加了自身大脑接收知识的渠道。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需要积累背诵的,朗读有利于强化记忆,那么朗读此时对语文教学起到重要作用。
(二)朗读有利于提高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通过反复朗读训练体会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才能让学生从感性上、整体上去认识、理解文章,对文章进行内化吸收,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朗读转化成自我的内在积淀。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朗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捕捉语感、积淀语感、提高语感。
(三)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同一语言的反复熟读中达到“成诵”的目的,这是记忆、积累的过程,这也是感知、理解的过程。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学科,它不像其他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实验探究,而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文学并非简单的语言罗列,字里行间体现的作者的情感和价值追求才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价值。阅读理解能力就是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语言感悟品析能力。朗读能通过眼中的文字传输到大脑,大脑对语言信息进行处理后,嘴巴发声,声音信息通过耳朵传回大脑,由大脑再进行分析。这一过程中,多种感觉器官协同作用,对表达同一内容的语言信息进行反复地感知,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朗读训练,不仅能够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语言感受力。学生通过日常的朗读训练中能够不断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自然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
《语文课程标准》在整个语文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可见,朗读时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毫无疑问,伴随着新课标的发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被赋予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高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完成课标要求。要想提升语文朗读教学的受重视程度,首先就要改变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为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加强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改变广大小学教师的固化思维,帮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重视朗读教学,从而全面提高朗读教学方式的受重视程度。此外,小学还应当加强朗读教学的教学资源投入,帮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高朗读教学能力。
(二)改变传统语文朗读教学模式,提高朗读教学实效性
传统语文朗读教学方式严重缺乏科学性,这会导致传统语文朗读教学无法发挥其特性,朗读教学的教学实效性大大降低,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朗读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朗读教学实效性首先需要的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朗读并不像其他的阅读方式,朗读的效率和热情常常受到环境的影响,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朗读氛围,是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最基础的一步。其次,教师还要注意朗读教学的形式多样性。此外,教师需要注重朗读评价激励性和实效性。把朗读指导与教学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边读边评,以评促读,在读与评中提升能力,发展学生。
(三)指导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朗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必不可少。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不仅要进行有感情地示范性朗读,同时还应当在示范性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对学生的普通话训练,让学生能够用标准的、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改变过去普通话发音不准、普通话夹杂方言的语言表达现象,通过提高音准,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而且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还应就如何断句、如何把握节奏、如何把握情感等,对学生朗读的技巧进行悉心指导,使学生读准音、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朗读可以充分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新课标要求朗读教学更具实效性,朗读教学在新时代下应当利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帮助提高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78-79.
[2]张子静.简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1):112+114.
[3]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26(05):108-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