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人类学的侗族“哆耶舞”的文化解读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吴之淼
[导读] “哆耶舞”是一种集体舞蹈,是侗族人们最喜爱的舞蹈之一
        摘要:“哆耶舞”是一种集体舞蹈,是侗族人们最喜爱的舞蹈之一。“哆耶舞”宗教文化特征明显,农耕文化特征显著,能突出侗族文化的独特性。“哆耶舞”结构、形态、音乐、表演等方面的原始性为研究侗族文化提供了重要信息。文章主要从人类审美学视角切入,对“哆耶舞”进行文化解读,以供参考。
关键词:哆耶舞;文化解读;人类审美学视角
        “哆耶舞”是位于湘黔交界处的侗族地区的娱乐性舞蹈。哆和耶都是侗族语言,是唱和舞的意思,在春节期间,侗族人有“月耶”的习俗,并在走家串户过程中表演“哆耶舞”,主要表示团聚。“哆耶舞”含丰富的宗教和民俗文化,具备神圣性、神秘性和审美性特点。文章以审美人类学视角切入,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哆耶舞”进行文化解读,以深入了解侗族历史。
        一、生态和民俗
        文化是人类在生活和发展过程中,在改造自然与社会时创造出来的,与自然和社会紧密相连,并构成生态环境。侗族的生态环境是形成侗族文化及审美特征的关键,也是侗族审美思想的发源基础。相关调查发现,侗族的生态文化是“哆耶舞”发展和传承的基础。“哆耶舞”的最原始形态是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形式,属于侗族人民祭祀、狩猎之前操练或之后表演性活动。“哆耶舞”不是独立的,先是一种文化形态,后发展为娱乐的舞蹈形式。
        在侗族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生态文化是生态文化的基础,生态美学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极为重视。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形成特殊的文化活动,而侗族的文化发展与侗族的生态和民俗分不开。民俗是民族文化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通过自然制约民族成员的生产、生活,并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哆耶舞”的衣着主要是男士穿青色无领的对襟上衣和大腿裤,脚穿草鞋,头上戴侗帕;女士穿紫色或蓝色的圆领上衣和百褶裙,头戴白色绣花帕子,脚穿绣花勾鞋。那么,从民俗的角度来看,“哆耶舞”以其形式、服饰等引起人们关注,即是否与民族特殊特征相关,侗族人在聚焦时穿着什么样的服饰,有什么样的仪式等。侗族的民俗都可以从“哆耶舞”的表演中观察到,也是侗族民俗经过长期发展通过看得到、摸得着的形式的一种展示和传承。民俗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对民族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哆耶舞”体现的正是侗族民俗的日常形式。侗族祖先依附自然,进行简单的农耕生活,而“哆耶舞”将侗族祖先的的艰苦奋斗的文化融入其中,传承了侗族祖先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自然资源,以获取所需的优良品质。侗族民俗为“哆耶舞”提供了发展基础,并为“哆耶舞”增添了民族文化色彩。侗族人主要居住于山区,他们的生产多数是在山坡上完成,为了高效完成生产活动,他们必须沉着,通过耕作和狩猎结合生活和发展下去,以传承美德。


        二、审美和环境
        环境是人们形成审美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美学思想的发源基础。当我们对民族文化进行阐述时,一定要依托民族的生活环境,地理和经济条件等进行。“哆耶舞”在侗族地区流行,且与区域内的宗法、地理环境、农耕文化密切相关。民族的生活环境影响生活在当地人的审美思想,而“哆耶舞”主要强调了人们重视重视和自然,重视实践体验,体现了万物皆有灵的观念,这些都是侗族审美思维形成的基础。从生活环境来看,侗族人主要生活于湘黔交界,且以耕种、渔猎为生,在生产时,他们以舞蹈助兴,以歌曲记录生产流程。田间的农业生产和渔猎自由性强,因此舞蹈成为侗族人发泄的主要方式。侗族祖先崇拜自然、宗教和神灵,他们发明了“哆耶舞”,主要是将崇拜进行艺术化,延伸了审美的张力。侗族人生活环境封闭,他们自然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人之间比较亲近,为审美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哆耶舞”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渗透着侗族的精神、文化、审美。当文化产生后,就与本土的风俗进行结合,并成为当地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不可改变的一部分。艰苦的生活条件使侗族人形成了奋发的精神,“哆耶舞”正符合侗族人的生活节奏,体现了侗族人追求自然、和谐之美。
        三、文化与自然
        文化一直与自然、民风民俗紧密相连,民族的聚合主要依托文化维系。在早期,人们的生活空间只有生存空间和自然界。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在民族部落外,还有一个非自然的被改造的空间。在研究侗族文化时,必须考虑文化与自然的紧密关系。“哆耶舞”中的自然环境必定与侗族人的生活文化相关,说明“哆耶舞”是有一定文化归属的。侗族人居住的区域与汉族交叉,必须依靠文化,才能保证民族的归属性。民族艺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将最精炼且最能体现民族特性的作为最有价值的传承下来,并从中衍生出普遍的审美心理。“哆耶舞”从内容、形式、题材等方面都体现了侗族人的生活性、民俗性和民族性,突出了侗族人的人情、种族观,将侗族人的生活真实展示出来。“哆耶舞”的文化发展过程就是侗族人的社会发展过程,也是侗族时代进步的缩影。
        总之,侗族的“哆耶舞”具有封闭性、群众性、传承性和变异性。“哆耶舞”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社会功能的变化和人们审美内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哆耶舞”以宣泄情感为主,体现了集体意志,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将侗族内在精神精华完整保留下来。“哆耶舞”传承了侗族古老文化,生动地反映了侗族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从审美人类学视角对其进行解读,能突出其生态与民俗的结合,审美与环境的结合,文化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熊晓辉.哆耶的演述行为及民间听赏[J].民族艺术,2016,(2):101-107.
[2]唐卓.侗族哆耶舞[J].三月三(故事王中王),2012 ,(011 ):F0002.
[3]周敏.侗族哆耶舞浅论[J].文化月刊,2011 :116-119.
[4]袁善来.“多耶”与侗族文化[J].文艺评论,2015,(3):137-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