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教育概念,并且在新课标中,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诠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当年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也面临了新一轮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认真贯彻语文素养的培育,有效地与小学语文课程相结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改革;小学语文
一 “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
语文素养是一种基于语文能力的综合素养。可以从知识方面和能力两方面进行解读。知识方面主要语文学科中的语文基本知识,例如生字的学习、句子的运用和修辞方法的掌握等;能力方面是指创新精神,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语文学科素养即学科核心素养,这些所习得的素养能够在未来生活中融入生活,是个人与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
新课标中对语文核心素养概况为以下几点:即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从知识角度来将,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培养主要包括主要基本知识素养,主要由生字、词语、修辞方法、标点符号的学习构成。能力素养,主要由解释语篇的能力、理解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构成;而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热爱祖国的情怀等。
二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1) 语言表达能力的构建
在小学语文知识点的教学,可以看成是对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即语言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主要包括语音、词语、汉字、句子、标点、符号、修辞等知识和理解、欣赏、创造等能力。在小学,最初的语言是书面和口语;从二年级或三年级开始,书面语的发展可以逐渐赶上口语水平;到四年级起,书面语言的发展领先口头语言的发展。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只有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整合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 思维的能力的提高
语言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形式,思维的发展能够促进语言的良好发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有利于语文能力的提升,例如解读文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这些能力无不受思维能力的影响。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最关键能力,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就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遵循其发展的规律,思维的规律在小学不同阶段发展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在小学低中年级要重点培养形象思维,高年级要由形象思维慢慢的转化到抽象思维的培养,小学生到高年级已经储备了大量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是可以由抽象思维转化到形象思维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合教材知识让学生进行想象、分析、比较、归纳、概括,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性思维能力。在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中更新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切实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
(3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学科中,美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到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感受力,同时,还要有语言美的欣赏力,如:欣赏诗中的诗,激活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文本背后找到情感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能把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价值观去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去指导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落实与提高。
(4)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小学语文学科性质主要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同时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是历史文化非常悠久的国家,有四大发明,还有那些脍炙人口的神话、寓言故事、古诗词与汉字,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人民思想的精华,体现了民族伟大的智慧。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把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一维度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渗透到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中,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写汉字的时,不仅要教给学生汉字的读音、写法、笔顺等音形义方面的知识,还要向学生们传授中国的汉字历史文化,使学生不仅知道字是什么,还要知道字的来源,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情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实现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这是学生核心语言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改革策略
(1)语文课程要注重语文的人文性、注重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是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不仅要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对有关事物、环境的主观能动性的反应,即语文的人文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想和感情升华,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兼顾。小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在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以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注重学生情感、思维、创新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之上,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
的能力。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实施教学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开展“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求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关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探讨、问题的解决,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学习能力,从内而外来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3 )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保障核心素养的落实。
传统的评价是针对考试内容来进行评价的,并且方法在内容和表现上都过于单一,设立题目时不能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要改变考试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我们可以在遵循以前的考试评价方法中
再增加一些新的方法。比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观察同学们的表现,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能力,好奇心,求知欲等这些能力在传统的考试评价中难以测出来,我们可以用成长记录袋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针对每一个学生分阶段进行记录,这样每个学生的表现都有了记录,老师可以针对成长记录袋中的内容有针对的进行培养。全面、客观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光是针对知识领域,还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评价,同时要针对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学习是个人的事情,但学生的学习也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相联系,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学生经过同样的过程,学到的东西却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评估。
参考文献:
[1]姜宇,辛涛,刘霞 .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2016(6).
[2]喻平 . 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 [J]. 课程·教材·教法,2017(1).
[3]张照清.基于课外阅读基础上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