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特长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概括分析和综合观念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对数学着迷,数感极佳,对空间观念和几何图形更敏感,善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他们学有余力,对教材知识很快就能掌握,必须因材施教,培养数学特长生。
一、“四看六评”发现数学特长生
本文所指的数学特长生是指数学智能优秀的前10%学生,数学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识别他们,最常见的鉴定方法是试卷测评,但对低年级学生考试时常涉及无法阅读题目之问题。因此,还可观察、记录学生在平时学习数学时的行为等方式来进行鉴定,具体概括为四看六评。
四看即一看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兴趣与否,如果孩子对有些数学问题不断的提问,可见其对数学着迷。教师若适当加以引导、培养,或许数学不天才就在你的班里诞生;二看学生对数学方法的选用,如像数学家高斯那样用首项加末项之和除以2的方法来计算自然数的和;三看学生对数学秘密的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在未见答案的情况下发现数学规律和总结出定律,虽然可能是别人已经发现的但也说明他的才能;四看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反应,有些孩子在教学活动中反应快,理解迅速、应用自如、创新思考,那就说不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
六评是指可认从六个方面来判断学生是否有数学才能,一是数学活动中有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二是数学活动时高度专注,三是解答数学问题时见解独到,四是对数学材料能快速感知,五是对数学知识、原则和方法识记有效,六是解决数学问题迅速高效。
二、数学特长生培养策略
王守仁说:“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陶行知说“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而目前教师的教学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相同的教科书,相同的练习册,相同的试题,对各层次的学生缺少针对性。机械性的整齐划一的书面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导致特长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数学特长生的培养必须成为每个老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
1.教学目标个别化
在特殊教育领域非常强调个别化教学,就是要针对每一个学生作教学评估,然后制定个别化教学目标,实施个别化教学。个别化并不是单一的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它是集体教学、小组学习、个别辅导的有机结合。特长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可能不需要一节课,教学目标对他们来说可能太简单。有的学生会“反叛”或“固执”,有的教师误以为他们破坏课堂纪律。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制出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并提供适量的教学材料。
有位教师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发现特长生很快学会分一分、加一加转变为简单图形的计算,于是就给他们设定了另一个教学目标:为同学设计一道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题目。这样,他们上课时就想尽办法将三角形、四边形组合成不同形状,供其他同学计算。结果,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余还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图形,考老师、考家长,考同学。后来,很多图形成为学校老师讲课、编习题的经典之图。(见下图)每一次引用时都给他们署名,这些孩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2.教学内容纵横化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要考虑到怎样才能满足特长生的需求,确保所涉及内容的深度适合他们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让他们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受益。教师要在班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向纵深处挖掘,也可向横向扩展,这样特长生就会有内容可学,他们的知识结构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变得厚实起来。美国的加拉格尔(1998)对智质超常的学生教学提出四点建议:加速、丰富、复杂和新颖。加速可以考虑让学生跳级,也可把标准课程压缩到较少的时间里完成,一般建议选择后者。空出的时间可以让其向纵横处拓展。
一位三年级教师在教整数乘法时,就对特长生整合了五年级的循环小数知识,因为这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可以促使他们去探究期间的奥秘,感受数学的奇妙。如计算142857×3时,其他学生只要会计算就可达标——142857×3=428571,对特长生则让他们去尝试改变乘数计算(从1到6),如142857×5=714285,142857×2=285714……从中发现规律,即这组乘法计算得数是一组很神奇的循环数。同样,除法里1÷7=0. 142857,3÷7=0.428571,被除数(从1到6)除以7,所得的商是一组循环小数。这样,乘除整合,循环小数概念适时融入本节课的教学中,让计算变得有趣,学生乐于去寻找规律,发现秘密。
结合有些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和生活结合,让特长生去观察、记录,探索生活中的数学,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六年级的一位教师在负数教学时,布置他们去调查社区中各家的冰箱,记录温度,观察天气预报,统计全球各洲、全国各地的气温,人们主要的生产生活活动,然后向同学召开发布会,发表自己对生活中负数的理解。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为日后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环境机动化
教师在对特长生制定了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和提供复杂的学习内容、差别的学习任务时,有时还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那就需在教学活动时将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等方面灵活机动地作出变化和调整。
一是角色调整,让特长生变学习者为指导者、合作者。如在班级里设立一个“挑战箱”,让学生把他们认为的数学难题都写出来放进去,然后让特长生去解答。或干脆让他们当老师,上去给同学讲课,促使他们更进一步的学习。
二是场地调整,为学生提供具有发展性学习所需的工具的探索性学习中心或工作基地。学校可以在现有资源教室的基础上增加设备,如图书、计算机、操作材料等,也可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如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房等场地,让他们去阅读、查资料、画图、或者选择其他课程自主学习。
三是安置调整,如有些特长生的语文等其他课程在本班学习,数学课允许走班,到适合他学习进程的高年级去幕课。还可每周安排一个时间允许他们到竞赛团队、少年宫或有些机构里去学习。
四是借助科技来激励特长生,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团队利用网络等手段参与研究性学习。学生每一阶段的探索学习又会促使他们进行新的学习。新的发现会带来更多的兴奋和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要去寻找支持者,形成支持团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家庭、学校、社区专家齐心合作才能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小徐同学是一位数学特长生,一册教材一周内就可自学完成,在年级段里数学成绩优异。他在小学五年级就取得了市六年级学生参加的数学竞赛一等奖。任课老师在五年级时就常常无法解答他的难题了,于是就推荐他向学哥学姐取经、请教难题。和家长沟通,一起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让家长允许孩子可以不做常规作业,选择相应的任务来替代。中学阶段继续了小学的团队支持模式,只不过成员换了,仍然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小徐同学在初三开学初就被杭州的省重点高中提前录取,学校就让他在家自学。后来在高三的期初就被北京大学预录取,他就离开课堂,常去浙江图书馆自学,还去浙江大学与学哥共研,如今进一步在国外著名大学深造。
数学特长生的培养也是教育公平精神的具体体现,每个老师必须制定辅优策略,为特长生插上翅膀,说不定会有“华罗庚”、“陈景润”等新星诞生。
参考文献:
1. 编者语.《中小学数学》2006年1、2期
2. 陈文、商兰花.重视尖子生心理教育,重视校园生态的和谐和平衡.《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5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