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部分人对西方各种思潮缺乏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认为传统女德思想已经不在适应现代社会,过分强调“女权”、男女平等。究其原因,因为新时期的到德育教育主体在进行教育实践时没有重视被教育对象性别的区分,针对女性特有的道德教育和观念输入存在缺失。要想让古代女子德育的精髓重新焕发光彩,需要将传统女德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本文立足于当代,对古代女子德育进行深入梳理和研究,提出性别差异化教育理念,使之适应培养才德兼备的社会主义新女性的要求。
关键词:女德;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性别差异化
德育在人类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从人类有了思想,会分辨善恶以来,便有了道德的概念。远古时期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便是推举德行高尚的人为领袖。道德教育自古以来便是育人的重要基础。“女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礼记》的《曲礼》以及《内则》。[①黄皓. 对传统女德的再认识及其对中学女子德育的启示[J]. 中国校外育,2014(16):9+46.
]由于古代的封建社会环境,女子从小受到的道德教育内容与男子有所不同。古代对于女子道德教育,是建立在“柔顺”的基础之上,教育女子要柔和温婉,顺驯服从。
传统社会中的女性,主要任务是操持家务养育子女,并不外出劳作。由于经济因素,她们对男性处于依附与服从状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女性投身于社会生产,经济独立带来了思想的独立,同事随着西方女权主义、功利主义和男女平等思想的涌入,部分人认为古代女子德育教育的内容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对“柔和温婉,顺驯服从”的传统女性德育内容加以过度批判,导致部分女性过度追求所谓的“男女平等”、“女权至上”从而逐渐偏离传统女性的定位,出现家庭观念淡漠、家庭责任感缺失等现象,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女子德育出现的问题
目前各种报刊杂志出现的各种失德现象非常严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婚后出轨的新闻随处可见,女子对子女缺乏关爱和耐心,打骂甚至抛弃孩子,日本西巢鸭弃婴案更是被改编成了电影。有些女性过于计较蝇头小利,占小便宜,损人利己导致邻里不睦甚至大打出手的现象时有发生,同事之间互相猜忌,导致办公室气氛紧张,女子婚后不孝敬公婆甚至对老人恶言相向的情况更是时常见诸报端,这些负面的信息反映出的是针对女性特有的传统德育教育存在缺失现象,传统女德所宣传的“和睦与邻”、“爱敬公婆”、“宽容贤淑”等女德思想的精华被曲解“为人善被人欺”、部分女性盲目追求“自由与独立”。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女子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因为新时期的到德育教育主体在进行教育实践时没有重视被教育对象性别的区分,针对女性特有的道德教育和观念输入存在缺失。
(一)中小学道德教育性别模糊化。
就目前而言,学校教育在德育方面存在性别模糊化的现象,校内德育教育的内容并未刻意区分男女生的性别,德育内容集中于热爱祖国和人民,讲礼貌、诚实守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针对女生特有的道德教育尚有欠缺。德育书本鲜少将女性的自尊自爱、与配偶之外男生保持必要的社交距离、谨慎收受异性过于贵重的礼物等内容单独列出,教师在校内进行德育教育对于该部分内容往往与其他德育内容合在一起,并未单独加以区分。
(二)企业内道德教育内容具有局限性。
企业内的德育教育往往与工作职责相关联,比如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企业内对于员工的德育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关联性,单并未将核心价值观与女子道德教育进行有机的的融合,企业向员工传达的道德大多局限于职业道德,忽略了女性特有的心思细腻柔软、好猜疑和联想的性格特点,或将教育培训的重点集中于员工的职业技能方面,针对女性员工的性格特点的德育并未过分强调。
(三)高校内对各种思想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全面的解读。
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追溯近代历史,清朝末年西方“天赋人权”思想的传播、女权运动的开展,以及近代女学的兴起使民主思想逐渐在我国广大女性身上生根发芽。
[ 高静,冯文全. 论《女儿经》“正家风”的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及启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8(03):112-125.
]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们对于各种思想尚处于萌芽状态,此刻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高校思政教育往往只阐述了这种理论,课堂上鲜少对这些理论进行全面的解读,随着网络的逐渐发达,各种自媒体及营销号在过分强调“自由、平等、公正”,学生们面对西方各种思潮又缺乏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自己的认知断章取义,逐渐偏离了传统轨道。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古代女子德育有机融合的对策
历史在不断向前,曾经封建统治下的中国也转为了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古代女性德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女子古代德育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继续焕发生机,同时将古代女子德育教育的精华融入现代,使之适应培养才德兼备的社会主义新女性的要求。
(一)中小学校内德育采取“因性施教”
良好德行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从小进行意识培养,为成人之后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打下基础。中小学道德教育除了男女统一“爱国、诚信、友善、平等”的部分,可采取因性施教的方法,以将女性德育单独分成一部分,设立女生小课堂,将古代例如《列女传》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教育女子必须自尊自爱,与异性保持适当距离、敬顺侍上,即对父母恭敬顺从,与父母发生冲突时应对父母的生养之恩加以感念,不可对父母产生怨恨之情等。
(二)企业内道德教育内容注重女性性别特征
大多数女性具有思维细腻的性格特点,企业在德育教育及企业文化培训中,除了有利于国家和企业的“富强、民主、爱国、敬业”等核心价值观,应针对女性特有的性格特征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传统女德注重妯娌之间的亲情和睦,例如《女儿经》中“哥嫂前,请教训”、“姑儿小,莫见尽”等内容,本意是训诫女性应听从哥嫂等年长者的教导,年长者同样应对年幼的弟妹加以爱护,广义的兄弟姐妹不仅仅局限于姻亲和血亲之内,同样适用于在同一企业工作的人们。传统女德教育可以列入企业的德育内容中,特别是女性较多的比如纺织业、服务业等,这样与核心价值观的文明、和谐、友善有机结合,有利于社会发展。
(三)高校加强对学生思想正确的引导和思想理论全面的解读
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德育,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系统的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使学生对社会上各种思潮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帮助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们将传统女性思想美德与现代文明、和谐、自由、平等的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在将来为社会和家庭作出积极贡献。
传统女德教育虽然过分强调以夫为尊,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但是其中传达的正面信息比如邻里以及亲友之间的相互尊重、互相谦让、同事合作上同心协力、和睦相处等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和稳定的道德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女子道德教育仍具有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将传统女德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的精髓重新焕发生机,服务于现代社会。
参考文献:
[1]黄皓. 对传统女德的再认识及其对中学女子德育的启示[J]. 中国校外教育,2014(16):9+46.
[2]高静,冯文全. 论《女儿经》“正家风”的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及启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8(03):112-125.
[3]赵星兴. 传统女德在当今女大学生思想道德培育中的价值[D].贵州财经大学,2019.
[4]刘宇.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5]周淑彥. 元代“女德”教育的背景、内容及特征[D].山西师范大学,2016.
[6]沈文洁. 司马光的女子德育思想[D].山西师范大学,2013.
[7]王冉. 《女四书》女性伦理思想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
[8]沈文洁. 司马光的女子德育思想[D].山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