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杨潇怡
[导读] “绿色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时代积极倡导的生态理念,
        摘要:“绿色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时代积极倡导的生态理念,本文从生态文明时代大学使命的视角,探析“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我国必须认真对待给予解决的问题,高校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一员,具有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大学组织的自我定位、大学使命几个面论述其融合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高校思政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不可避免必须面对的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掠夺、占有自然资源的欲望愈发强烈,破坏大自然的力度逐渐增强,人与自然冲突的局面日渐激烈,雾霾、寒潮等极端天气频发,生态问题俨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呈现出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高校如何发挥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是本文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将从“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高校在教育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生态文明”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有益于高校准确的自我定位
        当今时代,大学已从社会的边缘地位成为社会的“轴心机构”,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面对高等教育专业教育,高校应学会准确的自我定位。我们不否认高等教育活动的实用价值,但应认识到大学是“高等教育学府”,而不是“高等技能训练所”,高等教育是“人”的教育,而非“人力”的教育,在技能训练外,人文的深耕与人格的培养才是高等教育的本质。
        按照目前通行的说法,高等教育具有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但这些都是为了高等教育引导人类文明(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健康、有序、协调发展服务的。面对国内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高校应响应党中央号召,发挥自身功能,引导生态文明发展。
1.2有益于学生树立忧患与责任意识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储备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中,其自身效用不容小觑。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学生认清国内生态环境现状,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自觉培养生态文明的意识,践行生态文明的行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有益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自觉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担,激发其社会建设的主人翁意识。
1.3有益于生态文明理论的系统化
        目前,各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这些课程中,生态文明理论细微零散地穿插其中。例如,在《思修》中,教材中提及关于爱国主义首要的基本要求就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原理》中提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教材中大篇幅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认为尽管这些课程中涉及生态文明理论,但不够系统化、理论化。高校应开设专题化的生态文明教育,将四门主要思政课程中关于生态理论进行整合,其次适当添加些有关生态文明的内容。如生态环境史、生态环境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通过专题的形式,生态文明理论系统化、丰富化。通过专题化的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理论系统化。
2高校在教育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大都采用专业化培养模式,按照专业或职业的要求,选择相关知识,进行分科教学,培养专门人才。这往往导致有些院校过分偏颇专业化教育,而相对缺失通识教育,易导致学生“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倾向,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3“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3.1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
        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可利用校园这一文化载体,改造校园文化环境,无声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如,定期在校园宣传栏上刊登国内外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实时动向、通过广告小标语传递生态文化、鼓励师生废物循环利用、各院系设立水、电使用量的“生态红线”、扩大校园的绿化范围等。
3.2加强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学校可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师资队伍建设。此外,学校还可通过物质资励、综合测评加分等多种绩效评价体制鼓励、引导教师从事有关生态文明的科研、教学工作。再者,学校还应成立生态文明教研小组,使任课老师专业化、系统化。
3.3增设生态课程的实践环节
        教师在讲授相关生态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参加生态实践。如,鼓励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废弃衣物、书本捐赠活动等。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可带领学生观光生态景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也可带领他们观看受破坏的自然环境,感受自然破坏的害处,欣赏有关生态文明的电影系列,带领学生开展生态文明的实践调研活动。此外,也可组织学生讨论会,让他们根据自身经历谈论自然受损的害处。再者,学校可号召学生组织,如学生会、社团、志愿者协会等多多开展有关生态文明的讲座、话剧、征文大赛、辩论赛等文体活动。让生态文明理念在学生的实践环节深入学生的头脑,通过内化、外化的作用,转化为学生的行为。
3.4研究、制定生态课程的管理方案
        一般高校对生态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专业化程度不够,课程数量比例微乎其微。导致教师、学生认为生态文明教育不够重要。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各高校应增设生态课程在学生课程中所占比例,在思政教育课程中增设生态文明课程版块教学,采用专题式的教育方法。此外,还应完善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机制。
4结语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指导思想,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借鉴,积极探讨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融入的途径显得尤为迫切。“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益于高校准确的自我定位,学生树立忧患与责任意识,生态文明理论系统化。目前,高校偏颇专业化教育,不利于人才知识结构的完善,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更不利于大学发挥其生态文明时代,引领人类健康文明发展的使命。“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几个途径:一、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二、加强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师资队伍建设。三、增设生态课程的实践环节。四、研究、制定生态课程的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张爱民.试论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的实践策略[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11)
2.陈宇宙.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思想政治教育[J].前沿,2009(08)
3.王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06)
4.陈艳.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4)
5.江冰.生态文明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析[J].探索,2014(05)
6.郑士鹏.陈树文.生态文明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J].求实,2013,1
7.魏荣.王京京.论生态文明建设诉求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5)
8.周光迅.哲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05
9.张应强.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6
10.眭依凡.大学的使命与责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7

作者简介:杨潇怡(1991.05)女,汉族,辽宁锦州人,辅导员,中共党员,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