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何礼华
[导读]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教学对其成长意义重大。传统体育课堂往往只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例如体操或跳高跳远,或者是剧烈运动前的一些保健方法。小学教育在培养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新时代下的体育教师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文章从心理健康积极影响入手,探讨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引言
        小学体育是学生展现性格、发挥天性的平台。与传统体育教学不同,将心理健康融入专业教学中是未来小学体育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但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全面发展,将基础知识转化成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思维、创设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1.培养学生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是竞技运动,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挑战性,是学生意志力的体现,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毅力。体育课是身体综合素质的锻炼,能够培养学生挑战困难、锻炼意志的能力。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陪伴学生一生,使学生在未来面对任何坎坷时,都能够敢于应对。此外,体育活动自身的竞技性会让学生在完成后获得自信心,而这种来自外界的鼓励非常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
        2.缓解压力,树立积极乐观心态
        小学生处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初期,往往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产生消极、悲伤的情绪。小学生对情绪的处理一般会表现为沉默或者哭泣,很少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排解不良情绪。此外,由于目前教育的不均衡性,家长给小学生安排很多课外辅导班,导致学生常常处于疲惫的状态。此时如果体育教师能引入创新的教学模式,将体育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将会给学生提供心灵疏解渠道,使学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转变思维,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素养
        小学阶段,体育主要表现为短时间的体能测试及简单的运动,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仅仅以体能训练为主忽略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模式。要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适当对部分厌学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一个具备心理学知识并能将心理健康知识运用到课堂中的体育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换位思考,使学生意识到个体存在感。
        2.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化,分类开展教学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关键时期,每个学生性格、身体和家庭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分类进行引导,将学生看成独立的个体。例如,针对好动型焦躁不安的学生,教师应培养他们沉稳的性格,让他们参加象棋、慢跑等体育运动。

针对腼腆不爱运动的女学生,教师可适当让这类学生多做集体性的舞蹈或武术表演。针对喜欢磨时间、做事慢慢腾腾的学生,教师可让他们参加一些球类运动,例如羽毛球、乒乓球等。部分学生出现逃避上体育课的情形时,教师就该重视此类学生的教育,通过谈心等方式引导学生,使学生表达出他们的真实意愿,进一步完善教学。游戏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与竞争性,能将学生原本不感兴趣的静态内容,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呈现,是不断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但游戏教学法在体育锻炼中运用时,教师必须明确其灵活性,绝不可以出现每次都采取相同游戏的方式,这样才能够将游戏教学助力学生锻炼积极性不断提升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以“立定跳远”内容为例子来分析,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接力跳远”游戏,将全班学生合理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进行接力跳远。这样的整个游戏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的体能素质会有明显提升,其合作意识及能力也会得以显著提升,能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3.将硬件设施与轻松的体育教学软文化相结合
        体育教学离不开硬件设施的配备和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小学体育课大多数处于暴露性环境中,开放性的场地会使学生产生陌生感。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课前检查教育器材,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放置,以减少学生紧张的情绪。同时,体育教师要在正式运动开始前耐心地讲解并示范,让学生积极融入教学场景中,提高教学的互动性。不仅如此,良好的师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使体育教师更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快速进入运动状态;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也有利于集体活动的开展,学生间相互配合的默契度越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也会越好。
        4.创新教学方法,融入体育教学新元素
        体育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融入体育教学新元素,促使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乐观心态,达到体育教学效果。传统的课程导入简单直接,往往会让学生分神,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能用游戏或者武术方式将课程导入,那么学生在体验到不同的教学方式后所表现出的兴趣也不同。例如学习“快乐跳绳”时,教师可先播放动画片中的青蛙等动物走路的视频,引导学生观赏其中的技巧。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境自导自演,给学生做示范,将学生带入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当然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绝不可只体现出趣味性,那样的教学并无太大意义,而是要在把握教学大纲需求的同时,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及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中获得参与感和体验感。比如学习“立定跳远”时,教师就可以基于小学生对动画片感兴趣的特点,播放光头强、熊大他们立定跳远的短动画视频,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人物来进行立定跳远。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的多重感官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逐渐获得丰富的锻炼体验,这对于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有效培养与提升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蔡良刚.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存阅刊,2018(2).
        [2]杨会丽,于延安.小学体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法创新[J].中华少年,2019(5).
        [3]王翠.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0(1):56-57,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