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小学科学课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李洁
[导读]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阶段,
        摘 要: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各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同时也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此阶段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必要。而在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小学科学又作为一项重要的科目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希望能够对后期的小学科学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素质教育;创造性思维
        引言 在当今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教育形势下,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广大教师所面临的一项迫切课题,也是制约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大瓶颈。在小学教育阶段,本课程科学教学的发展不仅对学生的科学启蒙负责,同时也成为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进行培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体系的推出,小学科学教学得到了重新定义。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科学学科的学习要始终坚持以学生的 探究为核心,同时坚持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重任[1]。如何在科学课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每一位一线科学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浅薄看法,以期为我国小学科学 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创造性思维培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就我国小学科学教学发展历程来看,虽然在 1903 年科学就作为一门 独立课程在小学实施开来,但在百年之后的 2001年,“以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创造性思维来学习这门课程”的要求才得以提出。在新时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国家国力之间的竞争就在于科技 与人才。新时期,世界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我们也不应该将人才视为科技发展的附属品,而相反,应将人才视为科技发展的主宰。科技人才的首先特征就是具有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点。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课程尤其是科学课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这才是学生今后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科技人才的关键。从小学教育层面来讲,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一项有力途径,关系到小学科学教育的成功与否[2]。
        二、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探究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角,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按步骤完成课程学习。学生虽然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课堂气氛也非常地压抑。如果教师采用开放引导式教学,即在明确教学目标和课程主题的前提下,鼓励小学生们自由探索课程中的问题,动手实践验证各种知识点。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也只有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2]。

比如我们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这部分内容时,就利用一种类比 和推理的方法组织学生通过对以学习的水的性质来对空气的性质进行了总结;通过学生们的积极探究,最终成功的找出了空气这一物质与之前我们所学习的水这种物质两者之间的诸多相同点,如两者都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透明的物质;待学生找出了空气的这些性质之后,教师又随即对其进行提问“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水这种物质会占据一定的空间,那么空气也会和水一样占据空间吗?如果答案为“是”的话,你又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一假设?”答案是肯定的,笔者发现学生们为证明自 己的答案是对的,进行了积极地讨论和实践,最后学生们也成功的获得了几种能够有效验证“空气占有空间”的方法,如用注射器活塞拉到一定位置之后,用手将小孔处堵住,发现注射器难以再压缩回去;将粉笔或碎石 块放置入水盆中,发现有水泡出现,这也说明在粉笔或碎石块中有空气的存在……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情景的创设,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探究,从而促使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探究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出新思路
        在创新的道路上离不开质疑,质疑是一切发明的起点[3],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一开始的质疑中摸索出来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见解,消除学生怕他人嘲笑的心理顾虑,在课堂上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重视学生异想天开的念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比如在进行《岩石与矿物》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讲到矿物真正的颜色是条痕的颜色,那么这时有个同学就提出了疑问,“老师,每个同学力道不同在矿物上留下的条痕颜色也不一样,那到底是力道小的条痕颜色是矿物真实颜色还是力道大的条痕颜色是矿物真实颜色呢?”从这名同学提 出的疑问中可以看出,同学细心观察了实验过程,也认真思考了实验结论。教师对于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要重视和尊重,绝不能搪塞回避,在课堂上能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耐心认真的进行讲解,如果课上不能及时回答的也一定要通过询问专家或查阅资料后给出正确答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和提升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三)培养小组合作能力,提高创造性
        小组合作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常见学习方式,合作交流中总能够碰撞出创造性的想法,所以在实验开始前根据实验需要落实好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如果是需要密切配合的项目还需要明白相互之间传达指令的含义。教师适当指引,做好课堂上小组合作方案,鼓励学生多合作,多交流,总结创造性操作。如《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课,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记录单看到实验要求测量的是哪些数据,“在空气中的重力”是可以提前测量的,而且本次实验中数值不会发生变化,所以主要是“在水中的重力”和“排开的水量”这两项。这两项在测量时需要同时进行的,在水中读出测力计上力的同时还需要完成烧杯上的水量,这个难度比较大,就需要需要小组成员的密切配合:一个人操作,一个人读取测力计,一个人读取烧杯水量,一个人记录。如果其中一个人没有跟上节奏,那么得出的数据很有可能就是相错开的,可能一个读完水中的重力时,另一个才刚刚开始读水量,而下沉物体的下沉程度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需要小组的高度配合。因此,科学小组同学相互配合,互相交流,总结出操作性更强、创造性更高的实验步骤。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素质教育时代的背景下,加强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学的迫切需求。而在小学教学阶段,科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又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发挥出了不 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创新性精神,教师首先要紧密结合小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科学制定教学方案,营造富有探索氛围的课堂教学场景,激发小学生们的科学探索兴趣。教师鼓励小学生们在仔细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打破课本理论知识的束缚,开阔科学视野。
        参考文献
        [1]孙礼明.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小学科学课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1):78-79.
        [2]陈超.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6(03):111.
        [3]赵兰英.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08):35.
        [4]张月英.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课教学刍议 [J].青海教育,2011(06):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