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泛雅教学平台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汤来锋
[导读] 本文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介绍了基于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建设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的实施内容、方式、过程和效果
        摘要:本文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介绍了基于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建设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的实施内容、方式、过程和效果,通过实施该课程表明,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提升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字:超星泛雅  教学平台  课程建设   
        随着“互联网 + ”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计算机专业课程与移动学习平台的有机融合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超星泛雅教学平台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能够兼顾个性化学习和各学习要素的有机融合,可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移动学习的开展与实施,有助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的转变。
一、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困境
        在计算机类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主要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即在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书本知识为主,课下学生完成作业和练习题实现“吸收内化”的过程。特别是计算机类的专业课程抽象性强,概念、模型和推理繁杂,教学中还要兼顾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实践的相互关系的讲授,导致每堂课的教学知识点多,学生难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全理解掌握。此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溉式教学手段逐渐落后脱节,忽视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化构建,缺乏丰富的案例教学和形象化呈现,加深了专业课程的枯燥程度,是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要改变这种现状,在现有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改革当前课程内容,将超星泛雅教学平台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融合,运用新型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服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以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阐述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实施的内容、方式、过程和效果。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
2.1课程建设基础
        我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经过 5 轮教学,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训资源、教材建设资源、完备的电子教案资源、来源于企业行业一线的真实项目案例资源和部分项目操作的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课程组老师通过调研,采用“教学案例—实践案例—任务”的构架展开教学模块的设计。
2.2 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操作技术,为本专业后继《物联网技术》课程的学习以及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网络维护打好基础。本课程体现应用型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遵照网络建设与管理员岗位的需求,课程项目选取的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以当前网络技术的典型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一共设计了4个教学项目,涵盖了网络规划与设计、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网络应用服务器配置以及网络嗅探抓包分析等方面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2.3 课程实施过程设计
        课程主要从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出发,归纳出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将企业在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任务中的方案设计、实施、测试及故障判断与排除等案例,通过课程组成员的加工、整理和优化,形成本课程的案例,在教学中教师将与工作任务相关的案例提供给学生,采取任务驱动、职业导向的教学模式,把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工作过程进行加工,开发出适合教学的项目任务,并充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学进行设计,把最终实施教学后取得的教学效果反馈给行业、企业,由行业、企业专家提出宝贵意见,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课程紧紧抓住学生对网络技术应用和网络安全攻防的兴趣点,设计攻防一体的学习任务,正确引导学生重视法律法规,并在教学中融入了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方法,课程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加强创设真实的企业情境,强调探究性学习、互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教学评价
        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线下评价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成绩,由课程组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况,把学生分为 2-3 人的小组,按组布置项目考核,模拟企业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攻防工作,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旨在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性考核主要由学生学习期间的各项成绩组成,包括平时课堂表现成绩、项目任务成绩。线上评价将开通在线测试、网上项目作业提交、网上讨论等模块,同时针对本课程的教学,还会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微信群,方便学生课后沟通。主要考核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考核学生是否利用开放课程平台的课程项目库、课件库、电子书籍、自测题库、教学视频等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三、课程建设特色与成效
3.1 课程建设特色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吸取行业、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后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强调探究性学习、互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便捷性、多样化的互动方式,促进师生教学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协作学习。课程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并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融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在课程教学中还引进了实践演练平台,平台内提供给学生关于网络渗透和加固的大量实训工具、实验环境及实训项目,帮助课程完成能力训练,大大提高学生网络实操能力。
3.2 课程建设成效
        《计算机网络》课程经过3轮教学积淀,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训资源、教材建设资源、完备的电子教案资源、来源于企业行业一线的真实项目案例资源,与教材建设配套的实训项目库及部分项目操作的微课、视频资源等,所有课程资源均可在泛雅教学平台上实现在线学习,成功申报我校级应用型示范专业课程。
        课程技能点训练融入省技能大赛技能要求,开发出相关实训项目,将省技能大赛中网络技术与应用、渗透与攻防技术技能点与实训项目有机结合,开发项目实战,实现课程内容与技能大赛接轨,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建设与开发将带动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课程群:“网络安全技术”“Linux 操作系统应用”“信息安全技术与实施综合实训”建设,形成核心课程群完整资源,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开发。
四、结论
        基于超星泛雅教学平台的课程吸收了慕课开放、共享的优势,将传统课堂教学网络化,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将结合时下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课程自身特点,推动线下课程教学优化线上课程建设,线上促进线下教学混合,更好地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柏晶,谢幼如,李伟等 “互联网 +”时代基于 OBE 理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17(1):64-70.
[2]汤勃,孔建益,曾良才等 “互联网 + ”混合式教学研究[J ] .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8 , 3 (34):90-100
[3]曹亚萍. 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 新智慧, 2018(28):12-12.
[4]唐媛红. 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J]. 山东工业技术, 2019, 000(014):236.
[5]简玉梅 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创新实践类课程建设——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程为例[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18(2).



作者简介:汤来锋(1976年10月-)男 ,汉族 ,湖北  ,副教授 , 硕士 ,研究方向 嵌入式系统 数据库技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