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舞蹈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廖萍
[导读]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新时代奋斗目标
        摘要: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新时代奋斗目标,学校美育教育的目标也随之而改变。作为高校美育内容之一的舞蹈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新的挑战。由此,改变传统的高校舞蹈教育模式,提高舞蹈教育质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创新高校舞蹈教育模式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以及当前高校舞蹈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对如何创新高校舞蹈教育模式,提出几点新想法。
0引言
        新时代,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舞蹈这门古老而常青的艺术,已然成为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高校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赋予了高校美育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高校美育内容之一的舞蹈教育,不但能全面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舞蹈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更多地舞蹈人才。因此,高校舞蹈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格修养、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但纵观当前,很多高校的舞蹈教育沿用的还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许多问题,急需采取有效地举措处理解决。所以,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如何利用自身地优势特点,创新舞蹈教育模式,提高舞蹈教育质量,是每一位高校舞蹈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1创新高校舞蹈教育模式的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创新教育模式对高校开展舞蹈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能更好地提升舞蹈教育质量,更能满足当前社会对高校舞蹈教育提出的新需要。
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外美”
        新时代,随着社会对美育教育的越来越重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更加全面的标准。不但要求人才具有专业化技能,同时对人才本身的审美素养、人格魅力等方面也有了更加具体的要求。舞蹈是身体动作美的艺术,其身体语言塑造而成的优雅美丽的舞姿、生动感人的舞蹈形象,能够让参与者沉浸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特定氛围中,塑身塑形,完善其人格修养。
        舞蹈教育是高校美育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应围绕社会文化发展的新变化,不断创新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拓展教育空间,为学生搭建起丰富开放的舞蹈教育平台,力争让舞蹈教育成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让每一位大学生都具形体美与人格美,真正实现“内外美”。
1.2增强师生互动和交流
        大多数高校舞蹈教学课堂,教师通常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语言讲述与身体示范,向学生传授舞蹈理论知识与舞蹈技能。这样貌似有较好的课堂“秩序”与“效果”,却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较少。舞蹈是情感的艺术,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创新高校舞蹈教育模式,首先需要将课堂“还于”学生,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感知、体验舞蹈的情感美、姿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提高其舞蹈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因材施教”,加强有针对性地辅导,以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流与互动。加之许多的舞蹈体裁,需要以合作的方式才能完成。因此在共同合作完成舞蹈的过程中,生生之间不仅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1.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舞蹈教育包括多方面的教育内容,绝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简单的舞蹈动作,而是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发展。由于高校学生入校时,大多数已成年或接近成年,他们的思维活跃,逻辑性与学习能力都强。由于舞蹈兼具形象性与韵律美,所以学生在参与舞蹈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很快建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够感受舞蹈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通过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舞蹈专业知识,而且还能更加深入了解我国各民族的舞蹈文化与历史,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当前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纵观当前,高校舞蹈教育中的确存在着问题与不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实现高校舞蹈教育的目标。
2.1教育理念落后、模式单一
        要创新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模式,首先应该从教育理念上入手。当前许多的高校在制定舞蹈教学模式时,没有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甚至在教育模式上生搬硬套其他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忽略了自身的特点与长处,使得在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加之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设置的舞蹈课程过于专业化,导致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与此同时,某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太过追求舞蹈的专业化,对参与舞蹈学习的同学要求过高,特别是给舞蹈基础差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2.2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合格的师资队伍是确保高校舞蹈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当前许多高校的舞蹈师资队伍建设还未完善,特别是对于大部分的非艺术专业高校来说,更是缺少专业的舞蹈师资。同时,有些高校的舞蹈教师虽具有很强的舞蹈理论知识,但缺少舞蹈教师教育实践经历。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以理论讲解为主,使得课堂内容较单一枯燥,缺少新意和创新力,无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还有的一些舞蹈教师,由于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熟悉,不能借助多样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不能满足学生舞蹈学习多样化的需求。
3新时代创新高校舞蹈教育模式的策略建议
        新时代高校舞蹈教育,应该要采取新模式、新方法,与时俱进,通过舞蹈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秀的舞蹈人才。
3.1创新舞蹈教学模式
        高校在开展舞蹈教育教学时,首先应该从院校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能力出发,制定出符合院校自身特点的舞蹈教育模式,把最新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落实到实际的舞蹈教育教学中。每一位从事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都应牢固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体的观念,在开展舞蹈教育教学活动时,把更多地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设置适宜的活动场景和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和创造性表现,让学生在主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地发展。
3.2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人才是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对高校开展舞蹈教育教学十分必要。当前很多高校对于专业的舞蹈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所以高校必须加大投入,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为后续舞蹈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加强对在职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多形式、多渠道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业务水平。通过培训,一方面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教师的舞蹈教育素养,以更好地专业能力激发起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
3.3借助现代化设备,丰富教学形式
        多样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已经走进高校的舞蹈教育教学课堂。运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展开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在舞蹈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有更生动地课程体验,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优秀舞蹈视频,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而且还能使之成为学生的“移动”教室,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结语
         当今社会对舞蹈人才有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高校必须承担起更多地责任和使命,不断创新舞蹈教育模式,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更多更全面发展的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高鑫.新时代高校舞蹈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研究[J].艺术教育,2020(05):104-107.
[2]林碧映.高校舞蹈教育模式创新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14):234-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