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在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学会反思,更要将教学反思转化为教学的自觉行为,在实践过程中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音乐;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亦称“授课心得”,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系统化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必做的一门功课。课后及时反思,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少教师困惑,教学反思写些什么内容?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同行们分享课后反思记录的内容。
一、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做法。每一个教学活动都会有成功之处,比如找准活动内容选择的切入点、巧妙新颖的引入、教学难点的突破、直观教具的合理运用、促进互动的提问技巧以及留有悬念的延伸活动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上的“得意”之作,将它们记录下来,便于教师今后在教学中参考使用。例如笔者在教学《快乐的哆嗦》二声部合唱,两个声部分开演唱时唱得很好,一合起来,低声部的同学唱不出来或者走音现象严重。笔者尝试在分声部时,一只手为高声部打节拍,另一只手做手号并用嘴形提醒低声部的学生,反复练习几次后,学生基本能完成二声部的演唱,达到教学目的。笔者把这一“亮点”记录下来,在以后的二声部教学中有效运用。
二、记教学过程中的“失误”
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比如教学设计安排不合理,教学重点和难点处理不当,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不理想,甚至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挫伤以及课堂环节不完整匆忙收场等。把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下来,并对其原因做深刻的分析与探究,在适当的时机弥补与矫正,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的教训。笔者在一次《雪绒花》教学时,请几个学生单独演唱歌曲,笔者是这样点评的:“刚才这几个同学唱得不错,可是某某唱的某一句调有点不准确,不如某某……”当时笔者就看见那个学生的脸“刷”地一下就红了,悄悄低下了头。我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不应该对两个孩子进行比较,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挫伤了她大胆演唱的积极性。下课后,笔者留下学生,肯定了她唱歌的音色很好,只要在音准上再注意些就会唱得更棒……看到她露出了释然的笑容,我才离开了。这件事对笔者的触动很大,使笔者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注意这一点,说话不要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三、记教学过程中的“意外”
再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可能写出教学活动中的每一句话,更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状况及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流的情况。教学活动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性事件的产生,教师会产生一些灵感。笔者在教学《落雨大》时,一位学生突然说:“老师,这首歌后面还有的。”笔者理解这位学生表达的意思,教材中只是出现了歌曲前面的四句,没有后面的四句。他应该听过这首歌的完整版,有印象却唱不出来。笔者临时决定给全班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回家把歌曲唱给家人听,让他们教唱后面的部分。在下一节课中,笔者把完整版的《落雨大》放给学生欣赏、学唱。
四、记学生学习中的“智慧火花”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牢牢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火花”出现,教师对这些“智慧火花”给予肯定,并虚心接受,记录在课后反思中,为以后的教学补充一些新鲜的“血液”,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节拍练习时,希望全班学生通过用手掌拍打自己坐的长方体凳子来体现节拍的强弱规律,但是学生掌握不了拍打的力度,达不到笔者期望的效果。就在笔者想办法解决的时候,一位非常调皮的学生举手说:“老师,弱拍可以用手指轻轻拍打凳子。”笔者用学生的方法组织全班同学一起拍打,强弱对比很明显,效果非常好。笔者表扬了那位学生勤于动脑解决问题,鼓励他在以后的课堂中认真学习。笔者把学生这一“智慧火花”记录下来,长期使用于教学中。
五、记学生学习中的“绊脚石”
教师可以在学生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所在,记录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对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及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查漏补缺,对症下药,消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实现学生的“旧知”向“新知”的迁移。在三年级音乐教材中,开始出现弱起小节歌曲《当我们同在一起》,笔者发现有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唱出来。于是为学生分好小组,给能力好的学生一个任务,看谁最快用自己的方法教会同伴准确唱歌曲。学生们自己找位置练习,笔者逐一观察学生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小组演唱前,让小组长说说自己是如何教同伴的?再进行小组演唱。很意外,在十个小组中,有九个小组掌握了弱起小节的演唱,基本消灭了“绊脚石”。
六、记“以后如何做”
每一个成功的教师,每教完一节课,会写一写下次再教时如何做,因些他们的专业水平才能不断提升,常教常新。我们应该学习名优教师的良好教学习惯,在教完一节课后,静下心来思考这节课的得与失,根据教学的体会以及多种渠道反馈教学信息,写一写“以后如何做”,考虑下一次教学时应该如何改进。这样做,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
记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有效措施,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在反思与评价中不断优化各种策略、方法和观念,才能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2012.
[2]高伟丽、王翠萍.有效上课[H].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