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高中学生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处于青春期的特殊阶段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对健康人格的塑造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值得职教工作者关注。职高教育要注重观念转变,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职高生;心理健康;人格塑造;实践活动
一、前言
职高生的入学时间在15-18岁之间, 正属于青春期。这是人生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 也是心理最不稳定的时期。他们的发育尚未成熟, 社会阅历浅, 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对生活和学习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不善处理。环境变化是造成职高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人格障碍、家长意志方面、就业困难方面、是造成职高生心理问题的其他原因。
因此我们应该全面把握职高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探讨其成因, 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保健能力。
二、职高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职高学生出现的常见心理问题:首先是学习与认知问题, 表现为厌学和认知偏差;其次是情绪、情感问题, 表现为抑郁心理和紧张、焦虑心理;第三, 人格障碍问题表现为自卑和偏执;第四, 人际关系的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现象之一、退学或缺课;现象之二、害羞、孤僻、冷漠、敌对、压抑;现象之三、加入不良团伙乃至犯罪;现象之四、青春期性心理的问题。其中人格问题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 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等。它也是一个人的各项比较重要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是个人在生理基础上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能力差、怯懦、自我为中心、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合作等。这些现象尤其在职高生身上体现得更加突出。健康的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的护照, 许多用人单位在言及招聘用人的重要因素时,都将诚信可靠、团队工作能力和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放在首位,而并不欢迎眼高手低、与人沟通能力差的人。可以看出, 公司在用人时重视的是人的人格。职高生走出学校就要就业,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 健康的人格无疑是竞争中的一大法宝。
心理学家提出:二十一世纪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未来的竞争是心理素质的竞争。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个方面。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为前提的。心理学家认为:凡出现心理问题者,多半是“小学有苗头,中学现症状,大学出悲剧。”因此,客观现状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大力加强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
三、心理健康教育注重高职学生人格的塑造
首先要注重观念转变:
1. 教育观念的改变。
而当今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再是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教育是塑造人的创造,是要让每个学生各方面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而心理素质恰恰又是其它所有素质得以构建的基本素质,心理健康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2. 健康观念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只有身体健康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3. 成熟观念的改变。成熟是人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表现。心理上的成熟不是自然过程,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如果只有发育而没有教育这一因素,则成熟将是零。因而教育不仅能促使学生成熟,也将给因心理不和谐、心理困惑的学生解除烦恼不安。
其次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课内与课外是个有机整体,教育者应让学生广泛参与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知识竞赛、文艺联欢、旅游参观、社会调查、读书报告会等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从而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还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增强合作意识;也能使心胸狭窄的学生学会宽容,开阔心境,理解别人,并进行情绪上的自我疏导,进行注意力转移,以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而导致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
再者重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
教师是心育工程的实施者,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心育的态度、观念、认识、方法及具备的心育知识、技能都直接影响心育实施的效果。为此,学校应特别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校领导应经常找老师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及时解开他们内心的思想疙瘩,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此外,学校应该大力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可以邀请一些心理专家对全校老师进行心理知识讲座;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心理学的眼光对待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建立起“理解、交流、平等、关爱”的师生关系。
最后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在职业学校中,不少学生经历过不同的挫折或困惑,在心理上遭受过挫伤或打击,从而导致他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在品德上表现出一系列问题行为。所以在处理学生的违纪时,往往一不小心就会触到学生的痛处。特别是女同学,有的干脆离校出走或是以沉默来对抗老师的批评,有的甚至是屡教不改,有的则是玩世不恭。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及时地与家长联系,把子女的情况向家长说明。每个教师都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中去辛勤耕耘、播种、采摘,并长期坚持,系统规划,总结得失,成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的拓荒者。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郑永生.心理素质训练[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
[3]吴先超,杨怀中.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2004W002.
[4]张红娟,杨世娣.塑造职高生的健康人格.素质教育与教育艺术[J],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