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以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赵雨
[导读]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摘要: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选入一些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的文言文供学生学习。教好文言文,让学生喜欢并学会学习文言文,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读懂文言文,更要通过质疑问难、高质提问、有效追问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文言文教学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中,如果只是纯粹的听、说、读、写,而不经过思维的加工分析、整理概括、对比推论的话,这样的学习可能是无效的。只有经历思维的过程,才有可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我们知道,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选入一些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的文言文供学生学习。教好文言文,让学生喜欢并学会学习文言文,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读懂文言文,更要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基于此,笔者将试结合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质疑问难,促进思维的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不会有思维的发展。但我们常态的课堂仍然是教师问、学生答居多。其实,质疑问难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起初可能不会,但只要他敢说,敢问,不就是好的开始吗?教学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阅读与思考,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品质。教师应珍视学生在质疑中闪现的思维火花,积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让不同的思想进行碰撞,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训练思维。
        下面以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在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后,老师布置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小任务: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大意。温馨提醒:先自主学习讲故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把你感到疑惑的地方提出来,自己试着解决。这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励孩子们主动的质疑问难,问题一下就多了:这么多李子,伙伴们纷纷去摘,为什么王戎不动呢?王戎没有急着去摘,当时他在干嘛呢?为什么王戎知道李子是苦的呢?李子真的是苦的吗?学生们主动地提出若干问题,尝试自己解决,实在不能解决就合作学习,在交流中碰撞,思维也得到提升。
        二、高质提问,促进思维的发展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

课堂教学中,多而碎的问题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在表面打转,而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需要学生动脑筋、挖心思才能回答,才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冥思苦想、交流合作中打开思维之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下面以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杨氏之子》为例,感受课文语言的风趣与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通常情况下,教学时老师们可能会问:杨氏之子为孔君平端来什么呢?这水果里有杨梅,孔君平看着杨梅,他会想什么呢?听完孔君平的“此是君家果”,杨氏子又会怎样想呢?为什么杨氏之子不直接反驳“孔雀是夫子家禽”而要加上“未闻”二个字呢?
        其实,我们可以聚焦一个高质量的主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在教学时,学生先运用学过的多种方法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读懂课文意思,就会知道这是关于一个聪明小孩的故事。课后第二题让我们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交流平台提示我们,他和孔君平的对话非常巧妙。因此,就可以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俩的对话,关注人物的表现(他听到什么,怎么想的,作何反应,怎么说的),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填写表格,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借助表格这一工具交流分享,就能整体感知课文风趣的语言及杨氏之子的机智。
        三、有效追问,促进思维的发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追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提问策略。为了使学生弄懂某个问题,在学生回答了教师的问题后,教师又抓准时机再次追问,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促使他们深入探究,弄清学生思维的路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处。
        以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自相矛盾》为例:学生在读准、读通、读懂课文后,对“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的探究,需要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联系上文卖者和围观者的对话进行。教学时,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师提问: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会很快发现是围观者质问他:“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此时,教师所提的问题似乎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是,我们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停留于此,应顺势而为,立即追问:围观者为什么要这样问?引导学生将文中相关的语句作为推想人物思维过程的依据,将学生思考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进而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卖者发现自己前后说法不一致,所以面对围观者的质问无法应对。通过有效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增进学生思维的深度。
        语文课程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统编教材的文言文教学更是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教学定位,深入探究,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学生心中萌芽、扎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魏小娜.语文课堂教学“典型困惑”例析[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