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李焕峰
[导读] 阅读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学习任务,
        摘要:阅读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学习任务,从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来说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制定合理有效地培养策略,在家长同力配合下帮助学生在小学时期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时期学生刚刚形成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从而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对教学质量也有着帮助【1】。在对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解后发现阅读并没有被重视起来,在学生生活中也占据了很少一部分,阅读的缺失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以后的表达能力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在以后生活学习方面的竞争力。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如今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现代传媒占据了大量的空闲时间,电视、网络成为了新的娱乐和消遣方式,也占据了阅读文本的时间。长时间沉迷于电视网络不仅对学生的健康造成了影响,而且在浪费学生宝贵时间的同时也会很大程度的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甚至的思想上对学生起误导作用。
        家庭中没有给学生提供很好的阅读氛围,在家中很多家长也会给孩子购买图书,但很多是给学生购买的教材辅导书,优秀的文学作品就被搁置到一旁。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他们在选择阅读时会自主的选择一些漫画书作为消遣的对象,比如说《老夫子》、《阿衰》、《乌龙院》等在学生之间非常的流行,同时因为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家长在工作之后会去选择娱乐而很少去选择阅读书籍,同时对子女去阅读书籍也起不到监督作用。有些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在给孩子选择书籍时并不知道如何选择,也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监督。学生自身来说,不知道如何选择有意义的书籍,很多学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也想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但不知道如何选择书籍【2】。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在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其效率要比完成一般事情的效率要高很多,所以要想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今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人们总是受各种信息的影响,受手机等电子产品吸引的人们很少能够把时间贡献给阅读。所以为了让小学生远离诱惑,就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探索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喜欢阅读的榜样,将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各种书籍来引入,从而构建出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将知识通过阅读来传递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和教师一起阅读的欲望,从而让学生逐渐的培养起自主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阅读的反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就要准备好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内容,通过书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自主开展阅读。
(二)通过诵读来提高默读能力
        在学生开始阅读时,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一定高涨,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习惯来保证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能积极主动地带领学生进行诵读、举办晨读活动等。在进行诵读时,教师应当合理安排时间和内容,将每一节课的课前时间利用好,带领学生去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同时适当的增加一些课外内容,让学生提高见识。也可以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来进行分段诵读,通过展现给其他同学和老师来提高学生阅读时的自信心。

在阅读后也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让学生去感受阅读的魅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这个诵读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其阅读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在进行诵读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好词好句,方便学生对课堂的内容进行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进行诵读的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学会进行默读,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去阅读书籍也是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整个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3】。
(三)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选择思想健康,同时符合学生的知识储量、年龄特征的书目,也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征来将针对性强的书目推荐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不是呆板机械的接收书籍中的文本知识,而是对书籍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并处理其中的信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时,主要分为两种阅读方法,即泛读和精读。泛读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书籍来丰富知识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起到扩大学生的视野的作用,而精读则是通过对某本书籍进行仔细反复的阅读,来对某些内容进行一些深刻的认识。在阅读过程中要将这两种阅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对阅读的部分内容撰写读后感,通过写阅读的笔记来掌握知识,在阅读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后可以教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总结和反思来将阅读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如今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来使课堂更加的活跃,加强学生对阅读的理解。通过丰富有趣的PPT等形式来将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图片和课外知识进行展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对有趣的多媒体内容进行记忆,从而使知识内容得到增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较为科学有效的阅读类软件,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通过阅读的不中断来保证学生阅读的效率,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4】。
(五)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环境对阅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时充满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和家庭也要相互配合,通过对学生阅读进行引导和监督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校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教室设立读书角等形式来为学生构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通过创造阅读的条件,来让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使学生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来提高阅读能力。在家庭中家长也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去进行购买书籍和借阅书籍,通过课外书籍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和家庭的双向配合可以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而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中。在学生进行阅读后,也可以与学生对于书籍的内容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观点碰撞中提升自己对书籍的理解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总结和反思中真正的喜欢上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语
        阅读能力是当前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阅读能力应当从小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正确的阅读方法来使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志贞.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245.
[2]蔡琳.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116.
[3]曾静.论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8(25):137.
[4]刘其芬.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