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政府对市政工程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市政工程的施工范围不断扩展,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而且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市政工程的施工中,材料的检测以及合理管控工作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市政工程施工材料的检测与控制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材料检测;控制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市政工程建设也逐步开展起来。市政工程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关系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市政工程中施工材料的质量高低关系着市政工程的安全性和耐用性,对市政工程材料的检测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中将论述市政工程材料检测的目的以及对其加以控制的意义,针对控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促进市政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1市政工程施工检测的主要目的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检测时,需要针对实际工程施工原料展开全面科学检验,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材料的实际参数与建设要求相符合。在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时,保证每一个检测步骤都能够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材料自身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因为建筑材料的自身质量关系着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所以对于原料的实际情况需要准确的进行反应,因此科学的对原料见证取样和及时检测是保障工程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必须要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全部建筑原料进行取样复试检测,从而对施工工程原料的质量进行有效保证。其次,对于现场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相关构配件也要进行复测检验,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各种材料的质量都满足实际建设需求。此外,还需要对建筑工程中实体部分实施强度检测工作,这样能够使整体建筑结构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作为整个工程现场建设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必须要不断的创新技术,加强对一些新型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效率的提升,从而能够使建筑工程材料检测适应各种情况,真正的使建筑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杜绝一切影响建筑质量的材料进入现场使用。
1.1优化建材的配合
市政工程材料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配比设计,因此这也要求选择市政工程所选择的材料性能较强。而在对市政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应该保证材料的强度,并且还应该选择灰剂量不高的混凝土进行配比,同时,在设计沥青路况时,也尽量不选择油多的。而想要更加科学地完成配比,那么就必须对材料加强监测,保证材料的效用和质量,也保证材料运用起来:能够达到一定的效率,降低项目成本,优化项目。
1.2科学评估材料的性能
评估施工材料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施:工材料的性能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也能够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对施工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估,其实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施工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还应该严格对材料进行检测,保障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只有在保障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的情况下,材料才能有助于施工项目的建成。
2市政工程施工材料的检测要求
2.1检测施工所使用的钢筋
在市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钢筋,而这些钢筋最好是出自一个生产厂家,甚至于同一个批次。在对钢筋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检测的其实就是钢筋的抗压性和承载力,并且还应该判断钢筋的综合能力,按照钢筋的具体使用要求对钢筋进行焊接,还应该保证钢筋的抗拉强度,在建筑施工中,所有材料都有严格的标准,如果钢筋材料达不到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那么钢筋就必须进行二次检测,而不能直接投人使用,因为一旦不合格的钢筋投入了市政工程的施工中,就会影响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
2.2检测袋装、散装水泥
从某种程度而言,对袋装水泥进行检测时,应该分开检测分批次引进的水泥,因为不同批次的水泥的质量也许是存在差异的,只有分批次检测,才能更加清楚地对水泥进行筛选。假如水泥的存放地点非常潮湿又或是干燥,对于水泥而言,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害,所以一旦水泥的存放地方不符合要求,那么水泥就不应该投入施工使用,即使是在保质期内的水泥,只要不符合存放要求,一律不能投入使用。除此之外,在对散装水泥进行检测时,应该看清水泥的有效期和生产日期,并且还应该对水泥的数量有一个严格的把控,符合施工标准的水泥才能投人使用,并不是说超过保质期的水泥就不能投入使用,但是超过保质期的水泥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测之后再决定是否投人使用。水泥的检测时间尽量要控制在保质期内,而且最好检测2次。
3市政工程施工材料的控制管理
3.1增强考核和培训
考核和培训施工材料控制管理人员是必需的步骤,一方面是在考核他们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在培训他们,提升他们的整体水平,并且,还应该不断加强责任追究制,保证每一个责任都能落到个体,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在施工材料质量控制中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同时,还应该建立奖惩机制,奖惩机制能够激励材料控制管理人员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材料,并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企业内不好的风气,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2材料供应控制
在材料的管理和供应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利于施工的标准来要求,只有按照利于施工的标准来要求,材料才能够更加满足施工的需求。而对于工程施工一线而言,非常有必要建立材料供应控制管理机制,因为材料供应控制管理机制能够帮助施工团队,保障材料的质量,并且还能够考虑到材料的运输成本以及材料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的成本。
3.3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管理
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就应该提前进行检测,并且还应该出具检测报告,确保材料无误,才能够运用材料进行施工,而在材料的检测报告上,必须要有供货商的印章。一旦材料出现问题,供应商就要做出适当的补报,例如当材料的数量和材料的质量和外观都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一旦发生什么,材料的数量不对或者材料的质量不过关,都需要供应商和施工方对接,解决问题。
4结语
在市政工程中,施工材料就是最关键的存在,因此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材料控制管理也非常重要,但是想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企业不但应该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施工企业还应该及时对材料进行控制管理,想要让施工材料的质量得到保障,就需要施工企业严格加强把控。只有保证了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才不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和风险性。
参考文献
[1]焦杨.对市政工程施工材料的检测和控制管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247.
[2]任杰,肖啸.刍议市政工程施工材料的检测和控制管理[J].低碳世界,2017(13):113-114.
[3]谭婕婕.浅析市政工程施工材料的检测和控制管理[J].民营科技,2013(05):102.
[4]凌屏.市政工程施工材料的检测及控制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