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木工程建设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文明及社会稳定的发展,甚至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灾难.近年来,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施工技术日益娴熟,施工项目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工程管理及建设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工程灾害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本文围绕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土木工程;灾害;防御
一、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的速度也在加快。在这个过程当中,相关建筑的发展也就成为了目前最突出的一项工程。而且就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土木工程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本身就具有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因此,促进土木工程施工的管理既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又能够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从土木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看,并非所有的灾害都会成为土木工程灾害,只有那些随着自然现象而产生和连带的灾害才能够称得上是土木工程灾害。
二、灾害概述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的总称。灾害的产生,实际上是致灾体和承灾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如果承灾体无法抵抗致灾体所造成的影响,那么就容易引发灾害。反之,如果承灾体的抗灾能力较强,就不会轻易地产生灾害。致灾体的种类丰富多样,在我国古代,人们通常认为致灾体是天意,是无法抗拒的。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灾害地了解又来越丰富,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能够做好承灾的工作,那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灾害的发生,或者是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土木工程的设计者应当做好灾害的防御工作,最大程度减小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影响和伤害。
三、土木工程灾害产生的原因
1.不当的设计
由于土木工程在建成之后会存在许多的不可控性,因此,在最初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应当充分考虑到自然现象和灾害对工程的影响。况且设防能力和水准本身就会对之后的土木工程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具有正确的对于致灾体的认知水平,还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来体现和提高应对灾害的技术水平。当然在设计质量的考察和考虑之外,还有一些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不足或者是没有经验而导致了不当的设计。从地震和抗震设计来看,人类正是在一次次的地震灾害当中才总结起来抗震工程建设的着力点和重点部分。因此,从土木工程灾害来看,不当的设计也是导致其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2.不当的选址
土木工程的选址是由人来确定的,因此,如果在选址时出现问题的话就有可能会导致灾害的发生。从工程建设的角度来看,在那些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陷的地方,比如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或者是其中有地震活动断层穿过的地区都是不适合进行工程建筑的。从目前我们已经掌握的技术来看,还没有比较先进的技术能够在这种场地上进行土木工程的建设,对于在这种场地上的建筑更多也会由于本身防灾的成本比较高而作罢。通常设计师和工程人员选择的场址来看,大部分都会有意识地避过此类高危的场址。从以往汶川地震或者是深圳恒泰裕工业园区发生滑坡的情况来看,或者是由单纯的自然现象所引发的灾害,或者是在最初该地并非高危场址,但是在长期人类不当行为的影响之下便造成了该地的危险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的所作所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设场地的灾害危险性,从而导致其成为了不当的选址。
3.不当的使用方式和维护管理的缺失
建筑体在后续的使用中正确的使用方式以及必要的对于建筑体的检修和维护非常重要。如果这部分工作得到良好落实,会让建筑体的使用寿命更长,稳定性也更为理想。但是,越来越多的单位或者建筑体的管理人员都没有在这部分工作上有良好落实,必要的管理维护工作也没有实施,这让很多土木工程灾害更容易发生。
四、土木工程灾害防御
1.强化土木工程抗灾能力措施的设计
土木工程施工中,需要对灾害能力进行判断,分析抗灾害的切实措施性,以有效的规范设计标准水平进行分析,明确科技防灾防火的运用形式和实际操作技术标准,不断提升工程防灾建设水平的管理。对于不同的科技形式进行分析,对实际工作进行建设分析,要求以有效的经济实用方法进行判断,加强安全可靠的分析,确定良好的操作规划流程,确定有效的、安全的操作规范。土木工程中,需要明确实际操作建设标准,分析定量计算的科技操作和规范性,结合实际经济水平,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切实完善土木工程的社会服务层建设,加强工程抗灾设计标准化的分析,建立符合实际土木工程灾害操作的设计分析标准,提高综合防御管理效果。
2.光纤技术监测
土木工程灾害中有一部分因为人们的建筑行为选址、施工不当造成的,在土木工程建造过程中,地形复杂的水文以及地质条件,导致施工难度巨大,容易发生坍塌、下陷、突涌水等极端危险的地质灾害。随着光纤技术得分发展,利用光纤光栅周围物理量的变化,导致折射率的改变,而我们通过信号波长差可以监测温度、压强等地质数据。我们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对地形地质进行监测,一旦地下的温度、压强、流速、渗透压等数据发生改变达到阈值,将会立即做出预警,相关人员可以该立即做出应急反应,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
3.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和质量管理
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体的质量,所以说为了能够尽可能的防御灾害,施工单位应当重视对施工过程的细节和质量控制管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着手的工作有很多。首先,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及时的发现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降低发生人为灾害的几率。其次,企业方面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促进工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进而及时预测和处理灾害的发生。除此之外,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也必须要加强土木工程的防灾防害工作,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
4.VR技术
VR是VirtualReality的缩写,中文名字是拟现实,指的是借助计算机及传感技术虚拟出的人机交互的手段,该技术目前在购物游戏方面广泛运用。VR技术的发展已经不仅仅限于计算机图像领域,它已经涉及到了更广泛的领域。在土木工程灾害预防方面,我们也可以加以应用。我们可以利用三维CAD建模,建立VR技术中用到的建筑模型,然后用VR技术对复杂结构的土木工程进行仿真模拟。模拟建筑钢结构受力、桅杆形变等容易造成工程事故的点,借此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
5.确保施工设计合理,严格管理施工环境
施工过程是按照施工设计开展和进行的,所以确保施工设计的合理性至关重要:(1)施工设计必须结合实际,需全面考虑和分析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施工范围,做好材料输送、堆放、使用以及人员配备的各项流程;(2)施工设计必须同时注重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不可一味强调效率而忽略安全。在施工环境中主要包括人员、材料、设备等:(1)对材料和设备的审查,在入场时必须根据相关资料检查是否合格,必须伴有合格证和相关质量说明进场,在施工之前,还需试用进一步确定其是否符合施工作业标准,从而保证施工作业安全顺利进行;(2)施工人员要有体检、基础信息等相关资料,确保其身份和身体情况,在施工前还要确定人员的身体状况,生病、疲劳或不按规定饮酒上岗者不予进入施工现场;(3)施工现场不允许人员靠近的危险作业区,必须设立相关安全标识、警示标志,起到警示防范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任何类型的灾害发生,都会对我们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说,为了能够推动土木工程的发展,保证我们以及生活环境的安全,我们应当加强土木工程的灾害防御工作,从根源上减少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为我们所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参考文献
[1]王富.论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J].居舍,2018(25):4.
[2]祁彦之.论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J].居业,2018(05):139-140.
[3]谢礼立,曲哲.论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J].自然灾害学报,2016,25(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