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机电一体化的运用与发展探讨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11期   作者:文峻
[导读] 机电一体化是工程建设的福音,它让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经济性、便捷性都产生质的飞跃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工程建设的福音,它让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经济性、便捷性都产生质的飞跃,对我国建筑工程机械的改革和创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未来的建筑业和机电行业的发展中,机电一体化将会开拓新的领域。本文主要从机电一体化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入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推动作用;建筑工程
         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推动我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呈现迅猛发展,但依然存在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都偏低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许多建筑项目仍注重传统的手工作业,把机械作为辅助施工的工具,因此,施工机械化水平不高。除此之外,建筑施工现场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存在诸多的对施工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不利于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当前的建筑施工中,有利于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偏低的问题,所以,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探究对建筑工程的具体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机械和微电子技术构成了机电一体化,主要通过高新技术改变机械的结构、材料及性能,从而有效实现机械精度和刚度的提高,以此来减少机械的整体体积和重量。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主要以手工和原始机械设备为主,这种情况下,大大降低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效率,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从而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机电一体化极大体现出了高科技在建筑领域的强大生命力,能够有效实现高效率和高产能的目标,有利于建筑行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1.监控报警作用
         在工程机械系统中,监控系统是较为成熟的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挖掘机、推土机及装载机上,能够有效实现对机械设备的实时监控,与此同时,还能对工程故障进行准确判断,一旦发现故障,即可自动报警,以便相关维修人员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修,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图像传递一定的机械施工状态,从而保障机械使用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2.节能减材
         原始机械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出现了浪费燃料的问题,施工效率偏低、故障发生的几率比较大,增加了一定的物力、人力及财力成本。机电一体化能够实现一些大型机械利用率的有效提高。由于建筑施工现场多处在户外环境,如果天气比较恶劣的话,会对施工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可有效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防止劳力和时间的严重浪费。
3.保证工作精度
         手工作业和原始机械设备在建筑工程的应用中容易出现误差,主要原因来源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值和熟练值不同,但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使得电子掌控了相关的控制系统,从而有效避免了人为原因所造成的失误,保障了手工的精确度,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
4.降低劳动强度
         在建筑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的快速零件制造技术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通过CAD模型进行三维实体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施工工艺要求,只需要少量的人为控制即可。除此之外,在完成设计后,还可以对其的模型进行随意更改,以此来满足不同的建筑施工要求。在对建筑零件产品进行创新和设计时,机电一体化能够有效实现产品的自动化、快速化及智能化,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创新和开发能力。在机械的操作过程中,机电一体化可以实现机器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能够有效降低劳动强度,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除此之外,自动化机械的控制系统较为准确,减少一定的失误。机电一体化实现了机械和劳力的有机结合,不仅保证了机械设备的高精度和高效率,还保障了人的控制性和防范性利用。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智能化,实现计算学、心理学、地理学及力学等诸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对人类智能进行最大程度的模拟,但现阶段,实现了对智能建筑机器人的模拟,智能化的发展表现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控制系统起重臂运动的液压挖掘机、水下机器人、建筑机器人等。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就是建筑机械的智能化,为起重机安装红外线、超声波等,对施工现场的人或者障碍物进行探测,并利用红外线将三维图像发送到监视器上,以便相关的操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状况。
2.系统化
         系统体系结构的开放式和模式化是系统化的重要表现特征之一。系统可以进行灵活组态,对其进行任意裁剪和组合,与此同时,还将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有效表现出来,大大加强了系统的通信功能,尤其是人格化的发展趋势,体现出机电一体化产品和人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所谓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含义主要有:(1)人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要使用对象,现阶段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智能化、人性化及情感化,尤其是家用机器人,该种类型的机器人就充分体现出了人机一体化;(2)通过模仿生物机理,实现对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制。
3.网络化
         2013年的4G发展充分体现了机电技术的主要核心就是网络技术,极大改变了各个领域的生活生产方式,网络化将生产和生活结结合在一起,能够通过有线或无线实现对建筑施工现场的长距离传输或控制,大大提高了施工的便捷性。
4.微型化
         现代社会发展中,纳米和微米技术已经开始引领潮流,机械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机械的精致化和灵活化,从而促进机械自动化的发展。
5.模块化
         机电一体化所涉及的设备和型号都比较多,主要原因是当前具有很多该方面的研发厂家和生产厂家,厂家之间缺乏统一技术。在未来发展中,机电一体化要充分考虑和分析产品的实际特点和专长,从而推动优质产品的产生。在机电国际化的发展中,要加强各个生产厂家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对生产标准和型号进行统一,制定适宜该行业发展的标准规范,有利于推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大规模生产。
6.环保化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中,工业垃圾主要包括人为垃圾和传统机械无法回收的垃圾。而在现代工业中,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现代建筑重点强调的内容。所以,在未来的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做好设计、使用及销毁环保的工作。
7.综合化
         机械设备和高科技在未来建筑工程的应用中,能够实现物流信息、环境信息及人员信息的有机结合,从而保障信息网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三、建筑业机电一体化的局限性
         机电一体化在建筑工程的应用中不光具有很多优势,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建筑工程中,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过度依赖机电一体化。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自身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机器人是无法为生产或施工作业提供服务的,比如,不同的建筑工程对设备和零件的规格、质量具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不允许对建筑零件进行大批量成产。现阶段,随着机电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应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理论和管理体系,有利于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主要来源于英国的BS标准体系,这种体系主要是纯技术、纯组织管理体系,因此,要加大对管理理论和相关实践的探究力度,制定出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管理理论,有利于促进机电一体化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
         机电一体化已经开始呈现各个技术学科相结合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等一些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有利于机电一体化的网络化、系统化、环保化及智能化建设。建筑机电一体化主要体现在特殊或恶劣施工环境下的自动化施工,尤其为建筑的采挖、运输等方面提供了便捷性。我国机电一体化化的运用需要将我国的工程条件和技术条件进行结合,循序渐进,以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力为指导,制定适合我国机电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渊.真空辅助压浆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展望.2015(27)
[2]王娟.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居业.2015(10)
[3]赵成明.工程机械的合理选用方法[J].河南科技.2014(01)
收稿日期:2016-3-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