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物变得越来越多,除了要保证建筑主体质量,还需要对填充墙砌体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使填充墙体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更好地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由于填充墙的重量较小,可以更好地降低建筑物承重柱和楼板的压力,还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离、消音效果,因此已经在建筑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填充墙;砌体工程;质量控制
引言
经济的蓬勃发展,给建筑行业提供了极大的助力。而建筑工程切实地影响着社会生产建设,更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建筑工程规模通常较大,涵盖了各种项目。其中建筑填充墙体的地位尤其重要,影响着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如果该项目施工质量不达标,将会妨碍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延误施工进度,造成企业的损失。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对该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认清建筑填充墙砌体在整个工程中的地位,并严格规范相关技术的实施,确保所有流程的操作都符合规范。
1建筑填充墙砌体工程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但与此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耕地面积也在逐年减少,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密集度较高,城市空间十分拥挤,在此背景下,建筑物高度逐年增高,高层建筑工程已经十分普遍。而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填充墙砌体技术的应用,该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建筑物楼层的加高。考虑到填充墙砌体并不属于主要的承重结构,更多地是用于保温隔热、隔绝噪音,起到遮挡装饰的作用,因此采用的填充材料不需要过高的承重能力。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进行填充墙砌体施工时,往往将其设计为烧结空心砖砌体,或者是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该项技术虽然难度不算太大,但却十分重要,影响着建筑物功能的发挥。因此在施工前,首先要全面了解相关标准,是否能够满足填充墙砌体技术实施的条件。只要在充分了解相关国家、地方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够正式施工。
2建筑工程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快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对建筑行业而言,土地资源紧缺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筑工程向纵向延伸的趋势更加明显,高层和大跨度建筑项目越来越多。这些建筑类型对结构受力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混凝土复合结构等新型结构体系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砌体的功能已由结构受力逐步向填充隔断转变。填充墙砌体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各地的自然资源差异很大,不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各异,填充墙砌体的施工环境和材料种类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在该技术的应用中,工程技术人员要加强对工程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选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材料和工艺。工程实践中,应根据建筑工程不同使用部位的功能需求,如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防火、隔音和防渗等,在填充墙砌体工程中采用相应的施工工艺,提升工程的总体质量。节能、节土、充分利用废料,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型建材的发展原则。填充墙砌体符合我国新型墙体材料改革的总体要求,对于改变过去大量使用烧结黏土砖导致耕地损毁具有重要意义。填充墙砌体材料主要采用粉煤灰、矿渣和煤矸石等工业废料,以及淤泥和建筑垃圾等,达到高掺量(废渣50%以上)和高孔洞率(孔洞率25%以上),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减轻自重、保温隔热性能好、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3建筑工程填充墙砌体施工技术
3.1施工准备
填充墙砌体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应充分熟悉设计图纸,编制施工方案或措施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保证按照规定的施工工艺、技术要点和质量标准进行砌筑。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现场砌块的具体尺寸制作皮数杆,杆上应标有每层砌块的高度、门窗位置、腰梁位置和墙上留洞及埋件的位置,皮数杆通常立于砌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间距不宜超过15m。施工前应对结构基层进行质量验收,修补质量缺陷,做好工序交接检查工作,按照设计图纸在基层上测设水平和高程控制线,作为砌筑施工的基准。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筋应与原结构有可靠连接,留置位置应与砌体灰缝相符合,不得弯折使用,拉结筋未端应设垂直弯钩,按照规定进行抗拔试验,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砌体底部应砌普通烧结砖、多孔砖或按设计要求设置混凝土坎台,其高度不小于200mm。
3.2填充墙砌体施工作业阶段
(1)填充墙植筋和构造柱绑扎。当前,填充墙拉结筋一般采用结构胶后植筋施工技术,可以为后续的建筑主体模板支护提供便利,从而加快施工作业进度。砌筑蒸压混凝土过程中,需要先砌筑好两排红砖,如果设计没有提出特别要求,应该在填充墙中每间隔500mm就设置一层拉结筋,填充墙和构造柱需要砌筑成马牙槎,并保证进行对称砌筑。(2)放线施工。严格按照建筑物中的控制轴线进行放线施工,确定好填充墙体的轴线及门窗洞口位置,把窗台及窗顶部位的标高线设置到墙柱上。在实际砌筑施工以前,需要再次复核标高是否达到施工图纸要求,比如,第一层水平灰缝大于20mm,需要采用细石混凝土材料来进行找平,从而使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3砌筑技术
砌筑施工前,根据墙体尺寸和砌块规格,妥善进行平立面排块设计,尽可能地减少现场切割量,不够整块时可以锯割成需要的尺寸,但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3。根据砌块厚度与结构净空高度及门窗洞口尺寸切实安排好平立面的排块设计,避免浪费,达到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的常用操作方法主要有“三一”砌筑法、刮浆砌筑法和铺浆挤砌法,刮浆砌筑法一般用于平拱和窗台等特殊部位,铺浆挤砌法的铺浆长度不宜超过700mm。“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和一挤揉的砌筑方法,因其灰缝饱满度高、黏结强度大、砌筑质量容易保证而得到广泛应用。空心砌块一般采用“反砌、对孔、错缝”的施工工艺,以保证水平灰缝的饱满度、竖向荷载的传递和砌体的整体性。
3.4质量检验
填充墙砌体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验收分为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主控项目有砌块的品种强度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通过查看产品的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进行检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通过查看砂浆试块的试验报告进行检验;砌体水平和竖向灰缝饱满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可通过百格网进行现场实测;砌体应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留槎符合规范要求,通过目测和钢尺实测进行检查;砌体的轴线偏移和垂直度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通过仪器和钢尺进行检查。一般项目主要包括灰缝厚度、表面平整度、门窗洞口位移等,可通过仪器和检查尺进行实测。主控项目必须全部满足要求,一般项目偏差不超过允许范围
结束语
填充墙砌体工程作为建筑墙体结构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技术,在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施工规范,保证工程材料和施工工艺的科学性,对施工的各个流程加以管理与控制,以提升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建国.填充墙砌体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J].建材与装饰,2018(50):32-33.
[2]于明男.浅谈建筑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30):57.
[3]陈刚.关于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8(23):36.
[4]李振太.浅谈建筑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18):17-18.
[5]胡其军,韩建委,何国华.框架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世界,2018,39(02):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