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城市地铁运营网络舆情管理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侯森林
[导读]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面对虚拟、开放以及匿名的网络,对于地铁管理者来讲,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管理,不但关系到城市地铁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佛山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面对虚拟、开放以及匿名的网络,对于地铁管理者来讲,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管理,不但关系到城市地铁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融媒体时代城市地铁运营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融媒体;地铁运营;网络舆情管理
        现代网络的发展,各大社交软件的兴起,比如QQ、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作为媒介的系媒体逐渐普及,成为现代新型的传播媒体。据统计,我国网民已有7.3亿,其中20〜30岁年龄段的网民占30%,青年人群已经成为上网主力军,网络舆情管理阵地逐渐发生转移。融媒体环境背景下,对于地铁运营管理方来讲,如何正确的引导网络舆论导向,提高网络舆论传播力、公信力,确保网络舆论管理的稳定。地铁网络舆情管理要更加重视网络思政,控制舆论导向,引导正能量。
        1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相比于传统舆论,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表达信息多、延迟互动等多种特点。在互联网实名制之前,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十分开放和自由。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进而决定了网络舆情的双面性。下面从网络舆情的三个主要特点,逐点展开。
        1.1 客观直接性
        在网络迅速普及的今天,所有的用户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在微信、微博、贴吧、论坛等自由地表达观点。而且新媒体给予了公众直接匿名表达信息的权利。在这样的背景下,每当社会出现一种事件,网民就可以在网上对事件进行评论,阐述自己的想法,网民的网上言论就变得更加真实和直接。因此,我们可以得知,网络舆情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广大网民的心声,网络舆情具有直接现实性。
        1.2 延迟互动性
        主要是指群众在街头巷尾,口耳相传来表达他们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和观点。相比于传统舆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社会公民对舆情讨论的时间范围扩大了。而且人与人之间交流观点,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网络舆情也具有延迟互动性。比如,群众就某一个社会热点事件展开讨论。在这个群众发表言论以后,其他群众可能在几分钟,几个小时之后才看到并给予回复。这扩大了公民对社会事件发表言论的空间。让社会舆论更加自由和丰富。
        1.3 情绪片面性
        实名制之前,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往往不需要对其负责。就有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一特点,故意利用某些特定的社会事件,激化群众的某些情绪。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负面效果。还会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危害国家安全。此外,在互联网的交流过程中,网民与网民之间的交流只通过文字符号和标点符号,由于缺乏身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的交流。容易使网民对表达的文字信息产生误会。因此网络舆情也具有明显的偏颇性和情绪化特征。部分人甚至把网络,看做是一个匿名发表情绪的地方。他们通过网络向公众传达负面消极的情绪,这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产生不良的影响。
        2 地铁网络舆情管理现状分析
        2.1 缺少对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视
        首先,管理主体不明确。虽然有部分机构建立了舆情研究中心,但大多数地铁运营管理只依靠舆情领导小组,开展管理工作。由此导致舆情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往往缺少对舆情的分析,从而导致舆论引导方向出错。其次,管理队伍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队伍人数较少,分工不明确。大多数舆情管理工作人员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较低,无法将复杂的网络舆情工作顺利开展。最后,工作责任不明确。地铁网络舆情工作是引导网络人群积极向上的一种方法,由于尚未设立相关的部门,工作责任不明确,无法实现信息内部共享,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2 网络舆情监测力度不强
        首先,信息收集效率低下。地铁运营管理中在开展网络舆情管理时,由于缺少对舆情管理工作的重视,并未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在宣传部的引导下,通过各部门选择一名舆情评论员,由于经费限制,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缺少热情,无法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上报,同时收集到的信息缺少真实性。其次,网络监管的方式缺少创新性。大多数地铁管理方依然采用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虽然能够保证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但无法将有害信息全部过滤,从而导致在收集信息时,收集到的信息杂乱无章。尤其是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大数据若依然依靠人工收集信息,会有效降低网络舆情工作效率。
        3 融媒体环境下地铁网络舆情管理的具体对策
        3.1 加强地铁运营管中理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重视
        第一,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确定管理主体。地铁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主要是处理现实社会与地铁运营之间的冲突。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注重地铁管理方的现实管理,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人员也要及时在线下线上与相关事件推动人员进行紧密互动,充分掌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实现正确引导。为确保地铁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传统的管理理念已无法使用现代地铁管理方的网络管理,管理人员要采用新理念、新方法,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杜绝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引导人们正确提出自身的观点,由此才能推动地铁管理方进步与发展。
        第二,加强地铁管理方舆情管理队伍建设,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地铁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组建一支完整的队伍,地铁管理方应大力支持,设立专门办公室,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同时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才能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实现正确引导。地铁管理方要注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做好定期考核,及时注入新鲜血液,比如将专业的人员添加到队伍中,由此才能确保管理队伍的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3.2 加强地铁网络舆情监测力度
        第一,建立并完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地铁网络舆情已经受到社会关注,且网络舆情管理的传播效益能为现实社会提供相关的益处。在融媒体环境下,地铁管理方只有建立并完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能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客观看法。避免出现网络谣言,尤其是网络暴力会直接危害现实社会。为避免因个体问题而导致网络谣言散播,为社会公众带来影响,地铁管理方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网络舆情的临时应变能力,确定引导机制的具体工作内容,由专门负责人员进行指导,以此来化解有害信息对社会公众的影响。
        第二,通过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创新地铁网络技术。融媒体环境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地铁管理方更加重视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创新,实时掌握网络舆情变化情况,同时也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准确地掌握信息。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青年人群的管理效率,利用监控系统,若发现部分人群的言论措辞存在问题,应及时与工作人员护着管理人员联系。同时也要做好网络思政工作,地铁管理方应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参与,能正确面对网络,引导人们积极向上。
        4 结语
        综上所述,地铁管理方要不断创新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对网络舆情把控。地铁运营管理工作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官方网站以及官方微信,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人们了解时事热点。通过网络平台能确保信息收集速度加快,从而确保信息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为地铁管理方舆情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胡巧.浅析融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引导的方法及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9(14).
        [2]谢福山.融媒体环境下舆论生态新特质及引导机制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8,004(010):P.20-22.
        [3]魏艳灵.浅析融媒体时代下的舆情反转现象[J].新闻研究导刊,2019,010(009):53,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